从1840万到280万 改革开放四十年贵州决战贫困的伟大壮举

07.12.2018  13:42

从一千八百四十万到二百八十万

——改革开放四十年贵州决战贫困的伟大壮举

  地处中国西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是一个欠发达的内陆山区省份。这里也是中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和决战区。

  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前行!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众志成城,扶贫开发跑出“加速度”,成绩斐然,谱写了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宏伟篇章。

  “中国是如何脱贫的,做了些什么,如何为人们创造就业机会?贵州的案例有着巨大的启发性,我从未在其他地方见过。”这是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点赞贵州脱贫攻坚。

  贵州扶贫的温暖故事和伟大壮举,为全国乃至世界消除贫困提供了哪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

  一诺千金,责任扛肩——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贵州,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翻开地图,全省88个县(市、区)中,贫困县就有66个。其中深度贫困县14个、极贫乡镇20个和深度贫困村2760个。

  从1978年至今,贵州扶贫开发历经了五个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八七扶贫攻坚阶段、新阶段扶贫开发阶段、新时期扶贫开发阶段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

  到2011年底,贵州还有农村贫困人口1149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33.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确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贵州,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向贵州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今年6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的铿锵话语掷地有声。

  以民为本,众志成城——

  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

  贵州高原儿女英勇奋起,汇集一股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贵州山多。横亘绵延的高山深谷,阻隔了山里人迈出大山的脚步。

  “做梦都想有条出山的路。”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说,这是每个麻怀人的心声。

  “要想富,先修路”。贵州脱贫,关键在路。

  苦干实干。邓迎香带领村民们13年,拿着铁锤、钢钎,一锤一锤“砍石凿洞”,硬是打通了一条通向山外的200多米长隧道。

  山间路畅幸福来。如今的麻怀村,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房,村里还办起了第一个专业合作社,铁皮石斛等农特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大山,农民人均收入达8200元。

  4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国家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4000万贵州儿女英勇奋起,众志成城,书写着贵州扶贫开发的宏伟答卷。

  贵州脱贫,中央关心,国家支持,兄弟省份助力,全省群众期盼。

  “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殷殷话语,是要求,更是动力。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贵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凝聚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

  ——顶层设计,构筑政策“组合拳”。

  出台《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小康的决定》《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并开创性地制订、实施了《贵州省大扶贫条例》,使脱贫攻坚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压实责任,五级书记抓脱贫。

  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20名省领导对20个极贫乡镇开展定点扶贫,选派4.3万名驻村干部和7368名村“第一书记”,组织50万人次的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组建8519个驻村工作组到脱贫最前线。

  “村民不脱贫,我就不罢休。”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社区当第一书记的驻村干部杨波,辞妻儿、别父母,扎根条件艰苦的偏远乡村,一干就是5年多。

  ——攻克堡垒,全面打响“四场硬仗”。

  去年以来,贵州连续发起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春风行动等战役,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齐头并进,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堡垒。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蔬菜、茶叶和食用菌等五大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产业扶贫带动143万贫困人口增收。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2015年底,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2017年8月,贵州启动“组组通”三年攻坚。目前,累计开工建设通组硬化路8万余公里。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2017年共建成安置点263个,全部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75万搬迁群众告别“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用心、用情、用力,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近5年,每年压缩6%行政经费用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医疗保障覆盖85.23万贫困人口,对全省51.38万户农村危房户实施改造。

  勇于创新,贵州经验——

  从1840万到280万,这是40年来贵州减贫速度。五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减贫人数占全国减贫人口的十分之一。

  矢志不移,水滴石穿。

  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日新月异。

  今年九月,2017年桐梓等14个县(区)经国家评估达到贫困退出标准。至此,贵州15个县已退出贫困县。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细流。

  40年来, 贵州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山区特色脱贫之路。

  “摘帽不摘政策”激励机制、贫困县考核机制、金融扶贫机制、农村“三变”改革、“塘约经验”、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等创新举措,均走在全国前列。

  38家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我省50个贫困县。

  东部7个经济发达城市对口帮扶贵州8个市(州),东部帮扶城市51个县(市、区)对口帮扶我省66个贫困县。

  ……

  大扶贫促进大跨越。贵州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1840万下降到2017年的280万人。近五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减贫人数占全国减贫人口的十分之一,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7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充分肯定贵州五年来“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并指出“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窥斑见豹。海雀村,地处贵州西北角赫章县。通过植树造林,实现从“苦甲天下”到林丰叶茂的绝地突围。如今,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0.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8943元。

  40载峥嵘岁月,40年辉煌历程!贵州,正撕下了贫困落后的标签,奏响着扶贫开发的磅礴乐章。

  当前,我省还有280万贫困人口,51个贫困县没有实现贫困退出。贵州人民将牢记嘱托,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到2020年,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与全国同步小康,贵州立下誓言: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室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 (记者 赵勇军) 

[责任编辑: 吴雨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