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背后的贵州之变

13.10.2018  13:05

  新华社贵阳10月12日电  题:“三言两语”背后的贵州之变

  新华社记者王丽、潘德鑫、李惊亚

  曾经的贵州,常被外界贴上“三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和“两语”(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的“标签”。

  今天的贵州,却一次次刷新着外界认知。“天眼”落地,大数据崛起,高铁“十字路口”纵横相连,连续30个季度经济增速位列全国前三,“多彩贵州”精彩不断。

  孩子们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街道核桃坝村体验采茶(4月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赶超。贵州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用辩证思维探索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在加速发展中更加注重绿色共享,在转型跨越中不断激发精神力量,实现弯道取直、后发先至。

  踏平“三里”连大道 跨越天堑启通途

  9月初,贵州黔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里,一箱箱鲜嫩、饱满、散发诱人果香的猕猴桃装车完毕。这车全程冷链运输的猕猴桃,经新疆霍尔果斯海关出关,4天后就出现在了俄罗斯市场。

  “以前从没想过能和老外做生意。”公司董事长段昌勇兴奋地说。曾经“窝在西南、偏安一隅”的贵州不仅打开了山门,也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镇境内的兰海高速公路景观(8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余米,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外界常用“地无三里平” 来描述这个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

  云山阻隔行路难,望断天涯空嗟叹。被贬贵州龙场的王阳明在《瘗旅文》中曾这样形容:“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黔道难行一度是制约贵州发展的最大瓶颈,只有突破这个障碍,才能实现“一通百通”。

  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贵州高铁里程实现“”的突破,如今铁路出省通道达到14个,形成贵阳至周边省会城市及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2至8小时高铁交通圈;

  2015年,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如今高速公路里程由2011年底的2023公里增至5800余公里,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到17个;

  2015年,北入长江的乌江高等级航道实现通航,2018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开行测试班列;

  2017年,茅台机场通航,贵州实现通航机场市(州)全覆盖,形成“一枢纽十支”民用运输机场布局。2018年贵阳—莫斯科直飞洲际航线开通,贵州国际航线达到24条。

  苗族同胞在贵阳北站载歌载舞庆祝渝贵铁路全线开通运营(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大道已出省,黔道不再难,交通之变让贵州从“落后边缘”到“左右逢源”。作为全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已经成为西南联结华中华南交通枢纽、西部地区“一带一路”重要陆海连接线、长江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中间带。

  便捷交通带来了人流、物流,也打开了眼界、思路。“无中生有”率先发展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网路纵横让贵州既和周边打通,更与世界相连。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认为,交通改变,一变带万变,经济“加速跑”有了基础支撑,未来“新跨越”也明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