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贵州段)全域旅游规划座谈会实录二

27.09.2016  02:33

   核心提示

    有人说,雨中的乌江很美。烟雨笼罩天地,雨打芭蕉,水气朦胧,好像水墨画卷。

  也有人说,晴空下的乌江最美。天际万里无云,水鸟低徊,光影斑驳,正是人间仙境。

  其实,乌江的每一个轮廓、每一支溪流背后,都藏有珍贵宝贝。即使流淌过千年岁月,也依然在等待能够读懂密码的人,去唤醒那一座座山水间的宝库。

  时光流进“十三五”的贵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贵州给出了第一张答卷——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新路怎么走?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刚刚过去的8月,我省在调研乌江流域之后,提出在治理上剑指乌江,在改革上聚焦乌江,用旅游产业推动两岸经济发展,推动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这就是乌江流域(贵州段)全域旅游规划座谈会为何举行的来龙去脉。

  在这场充满感情、科学理性的思想碰撞中,专家学者用他们独到的视野和情怀,讲述贵州如何扬起旅游大旗、占领旅游高地,把碎片化的资源串成“项链”,为贵州大江大河流域的整体策划提供了全新思路。

   把旅游业作为乌江流域发展的基本业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资讯中心主任 龙隆

把旅游业作为乌江流域发展的基本业态,这一基本定位看准了旅游产业的延伸性,概括了乌江新的成长形态和产业形态,也解答了当下贵州开发和保护的很多发展难题。

在贵州全域旅游开发中,要抓好旅游的经济命脉和独有资源,走出一条以“水系”为主线的新路,重构旅游产品。

同时站在国家水安全的战略高度,认识乌江生态屏障的重要性,继续深层次进行解读,让旅游业成为乌江流域的基本业态,带动当地经济全方位发展。

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注重与原住民、参与者、政府分享经济,考虑到国民收入分配等等因素,倡导绿色的消费方式,打造真正体现贵州总体优势、差异化的产品,利用好贵州各项扶持资金、产业规划。

相信贵州对乌江流域的全域旅游规划,将有望成为长江中上游开发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担当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使命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文传浩

今年初,党中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位于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要担当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使命。

规划乌江流域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规划对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具有决定性;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其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具有紧迫性;乌江是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有效载体,其经济活力释放,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具有实践性;此次思想大讨论,是首次针对长江上游一级支流的论坛,对于长江流域一级支流未来的开发、流域跨行政一体化发展具有示范性。

对于怎么样发展乌江流域全域旅游,我有几点建议:

树立“全流域旅游发展”的观念,拓展视野,站在全局角度看待旅游业,将乌江流域流经的四省市进行深度融合;

通过绿色交通、绿色管理、绿色服务、绿色融资、绿色营销“五个一体化”,构建旅游发展绿色格局。努力把乌江流域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交通先行示范区域,创造条件更快进入长江黄金水道,尽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及早加入海上新丝路“快车道”;

通过一个绿色高端论坛、一个绿色战略联盟、一套绿色共享大数据库、一个绿色网站、一批绿色科研工程“五个一”,打造流域发展绿色工程。以高端论坛为平台,以战略联盟为纽带,基于“政产学研用”的理念,启动一批绿色科研工程,专门研究乌江流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乌江流域一体化、可持续的发展。

贵州是未来旅游的生态大餐

东方园林设计集团文旅分院院长 秦川

在很多人眼里,贵州是未来旅游的生态大餐。

大山、大水、大风情,中国最顶级的自然资源就在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山水大餐、原生态元素的组合,把贵州打造成了世界游客的倾心之地。

因此把“”这篇文章做足,将乌江作为未来贵州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全域旅游”是一个统筹的概念。目前放眼全国,还没有出现真正以流域为载体的全域旅游。贵州跳出旅游、跳出乌江,用旅游来拉动一方经济发展,打造旅游大品牌,既能带动自身发展,还能在全国引起示范效应。

发展乌江旅游,保护是底线。先谈保护,再谈开发,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来打造旅游产品。

要让乌江本身在全域旅游中发挥主要作用,把沿岸层面和流域层面的资源做成包含不同层次文化情怀的产品,每个产品的微观上,要有具体的形象和主题。还要统筹流域内5A级景区等优质资源,形成重点产品的目的地体系

可以尝试用“旅游+”模式来发展各类产品,带动地方经济,实现扶贫。也要重视经营管理和营销平台,优化政府指挥管理,做好产业发展的环境配套。

最终,在这桌生态大餐中,成功地打造一个乌江品牌、成就一批旅游项目、拉动一方经济发展,营造一方生态净土、探索一个发展模式。

   跨界融合勾勒水资源旅游宏图

贵州水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忠斌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贵州将建设14座大型水库,相当一大部分都在乌江流域范围内。目前已开工的4座水库中,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夹岩水库、马岭水库就位于乌江流域源头。

面对这样好的资源和机会,我们公司将通过进行跨界融合,勾勒一幅“十三五”时期水资源的旅游宏图。将邀请专家,为即将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进行旅游规划,开发水利旅游资源;同时为即将建设的、有旅游价值的中小型水库做规划,在建设中植入旅游理念。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 胡振宇

读懂乌江 唤醒乌江

对于乌江旅游的开发,我认为要读懂乌江、唤醒乌江、激活乌江、突破乌江。

读懂,是真正深入了解乌江的相关资源,包括人文和景观;唤醒,是全方位寻找未曾开发的资源,并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激活,是依托贵州大数据、大交通、大扶贫、大旅游、大健康等发展战略,有机整合乌江各种资源,使其流金淌银;突破,是要在观念、全局意识、发展理念等方面进行转变。

乌江为什么要发展旅游?

从需求角度,市场对旅游的需求已经呈现爆发性增长;从供给角度,旅游产业的“风口”已经来临;从生态文明角度,乌江是水系汇聚之地,资源独有;从资本角度,目前高铁经济、旅航合一产品等发展蓬勃兴起,乌江旅游应有大好市场。

开发过程中要有准备解决各种矛盾和困难。

要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中,生态旅游模式正待探索,旅游产品体量需要考量,投资与产出难以计算;

要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既要靠开发获得经济效益,又不能大量开发,保护生态的完整性;

要解决公共性和经济性的矛盾,保护生态也需要投资,所以要考虑资金流怎么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流动。

怎么去开发乌江旅游?

进行“”的突破,围绕流域水电站大坝、人文等特殊的点来做开发,打造出丰富的产品;

实现“线”的融通,联通流域各个节点;

实施“”的拓展,挖掘流域水文化、水资源,深度整理出人文和产业资源,最后才能读懂乌江、唤醒乌江。

营造全域旅游交通环境

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刘军林

交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交通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会使旅游者在交通通达性改变的前提下,以更快速、更便宜和更舒适的方式到达更远的地方。比如波斯的御道、罗马的公路、秦国的驰道,以及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此时此刻,高速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的建设,将直接诱发旅游产业格局和空间要素的变革。

旅游交通的定位应该是:外部交通“进得来”,内部交通“散的开”,景区交通“玩的嗨”。

这需要旅游交通系统完善健全,要求机场和高铁接驳体系、高速公路和乌江水运接驳、水运和城市乡村道路接驳。细节性的交通才是重点,全域旅游的交通依赖于公共交通工具换乘、路网和路况、景区“最后1公里”。

旅游交通形象的营造手段要“软硬兼施”,既要提升旅游交通“软形象”,又要做好路网、路面、交通节点服务等“硬设施”。

旅游交通形象的定位则应该包括交通便捷、探险猎奇、沿途优美、乡村慢生活等元素。

所以,要改善乌江流域的旅游形象,可以从乌江流域整体交通、城市或者区域交通、自驾游交通、景区交通等形象入手。

对于加快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我的建议是要加快跨区域交通路网建设、城市交通换乘工程、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和汽车租赁行业发展。

全域视角审视乌江资源

贵州水投格林环境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攻坚

开发乌江全域旅游,是贵州发展大旅游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贵山贵水迎贵客。山水是贵州两大资源和特色,在发展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只要抓住发展的黄金机遇,科学开发和用好山水资源,我们就能处处生金。

首先,要用全域视角,认真审视和梳理乌江流域资源,包括水文、风景、人文等等元素。梳理完之后,全域旅游规划框架的定位就自然浮现。

要全面认知全域旅游的“”。这其中囊括覆盖流域全范围的“地理全”、融合各产业的“产业全”、让全民致富的“产品全”、让游客愉悦的“体验全”、集齐各方面配给的“要素全”。

同时还要破“”。在开发旅游时不要“全面开花”,到处建设景区,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兼顾保护与开发。

   高起点建设乌江旅游“后开发时代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战略管理部主任 马习耕

2013年,乌江完成水电梯级开发。2014年,乌江流域进入“后开发时代”。我们也曾做过包括旅游在内的相关规划。

此次关于乌江的全域旅游规划,建议配套政策和设施要高标准、高起点、高站位,既不破坏生态,保护水资源环境,又能打造出精品旅游产品,留住游客。

其中,要重视做强做优存量资产。现在乌江共计9个水电站,每个水电站的建筑风格、功能、设备都不相同,都有各自发展旅游的特色,如索风营水电站拥有珍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思林水电站拥有游船等等,这些潜在资源可以盘活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记者 王璐瑶 见习生 刘定珲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