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难点”与“痛点”——习水县残联着力残疾人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02.08.2019  18:01

搬进新家的残疾人

看望搬迁残疾人

集中就业的残疾人

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

 

      遵义市习水县脱贫攻坚以来,共易地搬迁安置6290户28778人,残疾人易地搬迁安置873户1119人。在县城集中安置点安置搬迁4105户18782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13921人),残疾人搬迁511户673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645人)。
      位于县城岷山路的岷山社区汇泽苑小区安置点有50栋4112套安置房,易地扶贫搬迁的511户673名残疾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645人)全部安置在这个小区。安置在此的残疾人几乎涵盖了所有残疾类别,建档立卡的645名残疾人中重度残疾人居多,困难层度深,在离开故土之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何,7月下旬,我们来到了习水县岷山社区看望在此居住的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进入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岷山路残疾人就业援助中心,占地120平米的场地由社区无偿提供,分服务区和工场两部分,县残联负责主导管理,县民政、卫健、团委等单位协作。雷燕燕、龚汗萍均为精神残疾,去年3月搬进小区,两家都分到了60平米的住房,在没有发病时,她们的状态还行,一发病就在小区里折腾,怎么办?类似这样重度残疾人怎么管理和帮助他们?面对这个难题,托养加辅助性就业是现实必然的选择,在习水县万佳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的帮助下,县残联在援助中心设立工场区,让精神、智力重度残疾人在工场里从事玩具熊充棉加工及挂件饰品挂钩串接等轻微劳动,重度残疾人日间在这里有人照料,还能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收入,小区里再也没有精神残疾人折腾了。从桃林乡龙凤村搬来的何福霞双手残疾,只有19岁的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是我们很多残疾人急需的,在援助中心,县残联还请来了老师,给有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何福霞和其他残疾人正在这里进行缝纫技术培训,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可以成为制衣厂的熟练工,更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很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无障碍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岷山社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习水县残联多方协调、筹集资金,在汇泽苑小区安置点进行大规模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在居住楼栋、超市、菜市场、公交车站台、卫生室等改造坡道35个、公厕1个,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的生活和出行,在分房时,将电梯楼栋和无电梯楼栋一楼房屋优先满足残疾人家庭分配入住。同时,今年还将对符合改造条件的26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已经试点的20户家庭无障碍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努力,残疾人家庭辅助器具配发,就业基地无障碍设施在岷山社区实现了全覆盖。
      13栋2单元1楼1号,从良村镇吼滩村搬来的袁仕荣一家三口住在这里,袁仕荣患有严重的类风湿,行动不便,一家人靠每月1398元的低保维持生活。县残联给她配发了轮椅,将她家安置在一楼,还准备将她家门前的梯步改造成坡道,并考虑在她的小孩长大一些之后,替她丈夫找一份既能照料她、又能增加收入的工作。
      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不能实现稳定就业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习水县残联多角度、多渠道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就业想办法。对有就业能力,情况特殊不愿到企业务工的残疾人,实行分散就业,在搬迁小区协调残疾人公益性岗位5个,蔬菜、水果摊位5个。同时,鼓励残疾人创业,创办第三服务业,在安置点上,有残疾人开办网店,也有残疾人加工豆花销售,月收入3000元以上。对愿意进厂务工的残疾人,采取集中就业的方式,统一安置到距小区几分钟路程的俊华鞋业务工,陈照银、袁德先、穆大英都是住在汇泽苑小区的残疾人搬迁户,从去年进厂到现在,他们已经成为鞋厂的熟练工,每个月在厂里能拿到近3千元的收入。目前,有53名残疾人在该企业实现就业,月平均工资达到2000元。为了搞好残疾员工的管理,鞋厂还专门设立了残联专职委员。县残联还积极协调万佳制衣,在岷山社区专门开设车间,招收易地搬迁安置点残疾人就业,部分残疾人成为了制衣厂的管理人员。对确无劳动能力,家庭收入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县残联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等,切实做好低保兜底保障工作。同时还将2018年泸遵协作项目,重点安排在易地搬迁安置点上。按要求将7万元帮扶资金入股万佳制衣,利益链接10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每户每年分红700元,让困难残疾人收入得到增加。通过兜底保障、分散就业、集中就业,利益联结分红等方式,有效确保了搬迁户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稳定。
      搬迁对象从农村山区到城镇,居住环境、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残疾人出现不会使用电梯、卫生间,高空乱扔垃圾,随处大小便,搭错公交车找不到回家的路等情况。针对这个情况,县残联组织易地扶贫安置点上的残疾人进行适应性培训,开展心理调适、日常生活应知应会等培训,使搬迁残疾人尽快融入和适应搬迁后的生活。
      对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残疾人及家庭基本服务需求进行系统动态更新,结合健康扶贫工程由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卫生员+家庭医生+楼长开展康复宣传。联合卫健部门开展残疾预防、出生缺陷干预、健康生活宣传培训活动10余期。组织流动服务车进社区,开展康复功能训练指导培训,培训社区干部、楼长作为康复指导员,指导安置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开展假肢安装、轮椅使用安全、白内障筛查、辅助器具发放等活动。
      10栋一单元四楼两套40平米的房子都分给了袁怀勇一家,袁怀勇家是一户多残,妻子和四个孩子残疾,袁怀勇6个孩子中有四个是残疾,一户多残的原因是遗传,县残联和社区多次上门对袁怀勇做思想工作,进行出生缺陷干预,同时帮助袁怀勇找工作,鼓励他通过勤劳工作改变家庭现状。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对于残联是新的责任、新的使命,在没有半点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遵义市各级残联摸着石头过河,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着力写好残疾人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期待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真正让残疾人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