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乡村振兴的“贵州之路”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10.09.2018  04:00

  研讨会现场图。 瞿宏伦 摄

  中新网贵阳9月9日电 (周燕玲)“贵州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研讨会”9日在贵州贵阳举行,海内外300余名嘉宾汇聚一堂,聚焦产业结构、产销衔接、冷链物流,聚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高效,并为贵州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贵州省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投资促进局局长马雷在致辞中说,贵州生态环境优良,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55%,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3233.6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累计144.2万亩,位列全国第2位,为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天然理想场所。

  马雷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目前贵州农业发展还存在小、散、弱等现状,要走科学化农业,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农村要进一步打开“窗户”让优质企业走进来。

  在中国蔬菜协会秘书长柴立平看来,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突破点之一。

  研讨会现场图。 瞿宏伦 摄

  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首席顾问、贵州农业经济顾问、台北市原市长黄大洲认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两者要联系起来,使得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产业链,并让农民参与进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乡村振兴应该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台湾私立元智大学社会暨政策科学系教授、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理事长丘昌泰说,贵州乡村振兴要走6级产业模式,积极推进“农业+”的发展概念,并与休闲旅游、文创、大健康等产业相结合。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孙保平说,2017年贵州森林面积1.46亿亩,森林覆盖率55.3%,可以创建贵州绿色扶贫公益基金平台,以公益行为的广泛参与性加公益经济的商业模式支撑、以移动互联与生态大数据应用为载体,引导建立具有良性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唤醒沉睡的贵州省森林生态资源。

  台湾美生绿色创新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李孟信认为,应创新农业产销标准作业,制定标准化可以发展大农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等,进而提升农业竞争力。

  2017年,贵州接待海内外游客7.44亿人次。上海向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汪致重说,可着眼本地与本省巨大旅游消费,通过特色伴手礼带动农产品产业加工,带动黔货出山。

  近年来,从发端于贵州六盘水的“三变”改革,再到让塘约村焕然一新的“塘约道路”,都是贵州破题“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把产业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重点推进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2017年,贵州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8.48亿元,增长6.5%,累计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5个。

  会上,台湾嘉宾还与贵州学者进行“500亩大坝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健康、科技、可持续发展农业+”对话。贵州省投资促进局与中国蔬菜协会和贵州黔仕宝生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研讨会由第八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8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主办,贵州省投资促进局、贵州省农委、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台湾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