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成功实现第5例器官捐献

04.06.2016  03:52
              5月31日,又一起人体器官捐献在遵医附院完成。医生从这名交通事故逝者身上摘取双肾,从而挽救了两人。据当地器官捐献组织介绍,自2013年以来,他们曾协调数十起有捐献意向者,但仅成功5例。
              这位50岁的捐献者叫付远华,生前系遵义县平正乡干溪村人,在当地从事养殖业。5月20日,其在平正乡遭遇交通事故,头部、肺部多处受到重创,经过多日救治,最终未能醒来。
            “我们主动向医院提出捐献器官,以挽救他人生命。”付远华的弟弟付远见说,哥哥虽已50岁,但身强力壮。在医院的这些日子里,他们见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哥哥已救不过来了,我们想到让他的器官去救人,以减少别人的痛苦。”
              5月28日,付远见与付远华的儿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商议后,同意捐献付远华器官,并找到捐献组织,并最终达成协议。
              5月31日早上,付家人与付远华作最后的告别后,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见证下,医生从他身上摘取双肾,救了另外两人,付远华也成为我省第5例器官捐献者。
            据了解,为了挽救更多的人,家属还向院方表示“能捐的都捐”。“这种家属主动提出捐器官的,并不多见。”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罗福军(遵义市红十字会专职工作者)在协调并见证捐献时介绍,我省自2013年6月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他们仅在遵义,就参与协调过数十起有捐献意向者,但鲜有家属主动提出,甚至有9成虽经协调,但最终无功而返。
              罗福军介绍,器官捐献不仅程序严格,而且还需要“碰巧”,即从捐献者身上摘取的器官,必须要有适合手术的受体,才能摘取。5月30日捐献器官的湄潭女子李建香(本报昨日报道),其家属还同意捐献心脏,但因为没有适合的受体,捐献未成功。
 

                                                                                                                                                                                        (转自贵阳晚报  记者 黄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