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在松桃召开

04.08.2017  14:00

  8月2日至3日,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主办,由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七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在松桃举行。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世斌、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党委书记兰智奇、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副主任满吉拉、贵州省民宗委副主任张和平、铜仁市副市长段晓东及松桃自治县县委书记冉晓东出席会议并先后致辞。

  田联刚在讲话中阐述了做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五个认同”、共建精神家园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求与会者进一步提高对民族语文翻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明确了当前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他指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要加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要更多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以期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要增强人文素养、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张世斌代表中国翻译协会祝贺本次翻译学术研讨会的胜利召开。张世斌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翻译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这就使得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工作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改革,适应繁重任务的要求。要进一步开展“两学一做”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四个意识”,激发翻译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翻译质量管理。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翻译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以长久保持翻译水平不降低,翻译成品质量高标准;要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翻译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向沿线国家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传递中国声音,服务经贸合作,系好友好纽带;要高度关注并积极探索智能技术在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中的利用课题。在积极加强信息办公和业务管理建设的同时,调研和探索智能技术在翻译领域的利用课题,建立或利用翻译与智能技术结合的平台,努力促进翻译工作方式的创新发展。
  兰智奇在会上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的重要翻译业绩。他指出,创新驱动首先是人才驱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重视行业协会在促进翻译研究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今后将继续支持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建立高层次的翻译学术交流机制,助力民族语文翻译理论建设。
  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副主任满吉拉在会上回顾了从1985年第一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以来,中国译协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所取得的成就。他说,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民族语文翻译界的著名品牌,为广大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与交流工作成果的平台,活跃了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学术氛围,对提高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省民宗委副主任张和平在讲话中指出,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有苗、布依、侗、土家等17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1%,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整体上呈“大杂居、小聚居” 格局。全省上下应加大宣传少数民族新的政策导向、宣传双语省情和双语服务的必要性,宣传我省“构建双语和谐,促进民族团结”的“贵州经验”。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和实施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贯彻,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藏学专家降边嘉措,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库翻译研究中心主任魏清光分别作大会主题报告。
  据悉,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各地递交的论文120多篇,涵盖了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论文选题及内容来看,有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同声传译、党政文献及公文翻译、双语教学、翻译实践、机器翻译、新词术语翻译、文学翻译、广播影视翻译,“一带一路”翻译服务等,涉及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方方面面。会议采取大会主旨发言和分组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中,来自北京、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等14 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位民族语文翻译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民族语文翻译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