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唱响大地 艺术助力脱贫——专访国家一级演员穆维平教授

07.01.2019  17:31

 

办公室大门打开了,一身笔挺的黑色大衣,肩上搭着红黑相间的围巾,踩着锃亮的皮鞋,穆维平带着浅浅笑意走出,亲切地将记者迎进房间。房间里陈设简单,两米高的书柜里满是专业书籍和各类资料,宽大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摞文件、厚厚的曲谱,电脑前摆放着还未写完的教案····暖风机缓缓送出的热风,让房间渐渐温暖起来——为了保持专注和创作时的安静,暖风机常被关掉。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贵州人,穆维平对家乡的情怀融入他演唱、创作的每一首歌曲。他的歌声中寄托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家乡发展的欣喜、对平凡人物的赞扬。在他看来,贵州独特的民族歌舞有很大的魅力,听到优美的民族歌曲,看到曼妙的民族舞蹈,让人不由地对贵州生出向往之情。他以艺术创作,对外展示着贵州的发展、贵州的旅游、贵州的人文,更讴歌新时代下充满韧劲的贵州精神。

传承民族音乐,助力旅游发展

十七年前,一曲《情姐下河洗衣裳》唱响大江南北,这首石阡民歌经过穆维平的反复锤炼、演绎,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贵州的独特文化“符号”。去年,经过化“”为“”的再创作,《情姐下河洗衣裳》被改编为音乐剧搬上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多彩贵州的文化魅力。

 

 

穆维平说,好的作品要艺术性和技术性融为一体,给人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回顾他创作的《浪漫花溪》、《来了,你就不想走》、《妹妹是水哥是山》、《家乡处处美如画》等一系列作品,都将贵州的山水灵韵、风土人情写入了词里,谱进了歌中。

情姐下河洗衣裳》的巨大影响力,让穆维平对传统文化在乡野的顽强生命力有了真切的认识。他也看到了民族文化艺术在展示贵州新风貌、推动贵州旅游发展上能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带着使命感,他在深挖贵州民族文化,不断进行艺术创作上不断前行。

两个月前穆维平发布了新歌《我来到贵州》,这首歌跳出了“主人”的身份,以旅者的视角,将自己在醉美贵州大地上看到的美好点滴娓娓道来。

“苗家的阿妹挥挥手 银铃歌唱凤点头 侗家姑娘张开口 千年大歌绕鼓楼 土家的阿姐摆手舞 幸福就在眉梢头 仡佬的姑娘一回眸情姐的山歌好温柔···”,歌曲的创作主体是贵州少数民族少女,她们的直爽、勤劳、果敢、热情铸就了这片山水的韵味,歌词中的侗族大歌、蜡染、马尾绣、吊脚楼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工艺铺就了这片热土的灵韵。谈到新作品,他脸上写满自信:“以前我们创作的很多音乐作品,是在对外界递出邀约。这次希望通过游客的视角,唱出贵州大地之美。”在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助力贵州旅游发展这条道路上,穆维平一路前行,风雨无畏。

传唱“大发精神”,谱写动人《天渠

 

2017年4月25日,央视播出的黄大发“时代楷模”发布会上,穆维平带着学校的合唱队演唱了歌曲《愚公移山》。

被称为“当代愚公”的黄大发,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穆维平感慨:一个人要有多少的勇气和毅力才能真正的做到这样的“一人一生一条渠”,他想到了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慕生忠将军和他的筑路大军在荒无人烟的高原雪域,一镐一锹,人拉肩扛,凿石开山,打通西藏连接内地的交通生命线,逆境与坚守锻造了伟大精神。黄大发以36年如一日的初心不改,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带领草王坝村的群众凿通了这条“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于是他萌生了创作一首讲述这位“当代愚公”和这条“大发渠”的歌曲,歌颂黄大发身上折射出的 “贵州精神”。这样的想法跟萧子静不谋而合,身兼省交通运输厅定点包干全省极贫乡镇从江县加勉乡脱贫攻坚办专职副主任、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的萧子静,长期扎根脱贫攻坚一线,他深深地被黄大发的事迹所折服。很快,歌曲《天渠》问世,“三十六年的风雨多少辛酸的泪滴只为包谷换大米拼尽了一生的毅力 一双手,一群人 悬崖凿开生命渠····”真实质朴的歌词、悠扬低婉的旋律,诉说着平民英雄的伟大与不易、不屈与坚持。《天渠》被贵州省政府选作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宣传片主题曲,还登上了全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开开幕式贵州分会场启动仪式和2018年央视春晚贵州分会场的舞台。贵州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吴小冬给予高度评价:《天渠》是历年来歌颂先进人物事迹创作中最好的歌曲。

天渠》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欢迎,令穆维平备受鼓舞:传统文化、美好品质、平凡大众的故事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打动群众,滋养人的心灵。

不忘初心,唱响当代红歌

贵州民族大学教师(国家一级演员)、中青年学术骨干,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贵州省第十届政协委员、贵州省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理事····用时下最流行的话来说,穆维平就是一名身兼数职的斜杠青年,对他而言,多重身份的光环背后是担在肩上的责任。

每每站上三尺讲台,穆维平总会给学生们上一堂贵州情怀课,借此传承乡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子们的家乡情怀和人文感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民族音乐。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涌现出许多优秀学子。学生李旭东毕业后回到家乡,报效桑梓,成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光荣战士。他将驻村干部工作中经历的辛苦艰难、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与同伴共同创作了歌曲《驻村干部》,并由恩师穆维平演唱。给自己打气,也激励着广大脱贫攻坚战线上工作中们,每一句歌词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真实写照,让更多的人了解驻村干部的心酸不易,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光荣可贵,歌曲在贵州省政府文艺奖评比中荣获“贵州省政府文艺奖——音乐奖”。

唱而优则创,穆维平从尝试创作至今,已经创作改编了《最美的宫殿》、《幸福桃花开》、《青春让我们相逢》等近50余首歌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要空想天上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穆维平将这些摘自于习近平总书记近两年来新年贺词的“金句”,融入了今年新创作的歌曲《您的叮嘱记在心》。总书记的话接地气,动人心,充满精神力量,融入音乐作品后,以更多样的形式传达给百姓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共绘未来美好蓝图,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走的更快更远。

穆维平眼中,艺术有着无形的力量,音乐能承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的心灵。现在贵州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投身脱贫攻坚战的干部、群众都需要一股精神力量,脱贫攻坚不仅要改变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文化自信的帮扶,扶的是人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创作出越来越多脍炙人口,赞美家乡的艺术作品。

虽然不能走到脱贫攻坚第一战场,但是穆维平将继续通过艺术的形式给予扶贫一线的工作者们精神上的力量,在高速发展的贵州大地上创作出更多动人歌曲,鼓舞一线干部们,和他们一起打赢这场脱贫战。

 

 

                                                    文/杨沁娴  蒋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