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两条底线 推动绿色发展

30.04.2015  12:12
  李裴



核 心 提 示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第8个专题,高瞻远瞩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的审议时要求我们:“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是对我们最大鼓舞和最大鞭策,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就是希望我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科学的开发观,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把住绿色门槛、守住生态红线,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使贵州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第8个专题,高瞻远瞩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的审议时要求我们:“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是对我们最大鼓舞和最大鞭策,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就是希望我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科学的开发观,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把住绿色门槛、守住生态红线,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使贵州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我们必须把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行动,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生态的关系,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决不辜负总书记的关怀和厚爱。

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守护好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们:“只要指导思想搞对了,只要把两者关系把握好、处理好了,既可以加快发展,又能守护好生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守住两条底线作为工作总纲,把增创生态发展新优势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重要着力点,以务实创新的举措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全省生产总值增速等多项经济指标连续位居全国前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规划,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2014年达到49%。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环境执法,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加强节能降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连年下降,实现了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生态环境基础依然脆弱,环境压力很大。开发行为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害生态,甚至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同时,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是全国的2.1倍,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耗和环境压力依然很大。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走经济技术与社会能力双提升的

绿色发展之路

  坚守两条底线,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选择绿色发展道路,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绿色发展包括经济层面的绿色发展和社会层面的绿色发展。阿伯拉莫维茨的追赶理论认为,落后国家或地区实现跨越追赶可以有两种路径,一条是通过经济技术的提升,一条是通过社会能力的提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和长远考虑,我省应走经济技术提升和社会能力提升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层面的绿色发展。贫困落后是我省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我省的根本任务,转型发展是我省的迫切需要,经济层面的绿色发展在贵州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实施创新驱动,发挥后发优势,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生态化,要着重以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深入发展,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创新精神和科技力量注入活力,走出一条资源精深加工和节约集约利用的新路子。特色产业规模化,要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酒、烟、茶、药、食品“五张名片”,深入打造贵州白酒品牌,支持名优品牌白酒改造升级,促进酒烟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提升贵州茶叶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深入实施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茶业强省;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中药材主产省和民族药业大省;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食品,形成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知名品牌和龙头骨干企业。新兴产业高端化,要加快培育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形成有利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社会层面的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重在全民参与、知行合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冰山理论”指出,人的能力分为显现的能力和潜在的能力,像“冰山”一样大部分以潜在的形式埋在海水之中,需要开发才能把潜在的能力转变为显见的能力。这一人力资源特质在贵州这样的后发地区尤为突出。社会层面的绿色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绿色发展,我们要将生态文明战略部署具体化为社会内生式实现路径,引导民众将人生的原生态需求转化成社会化的绿色理念、绿色需求和绿色行为,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原动力。要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在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体验、感悟中,使生态文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自然而然地融入心灵深处,让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要求转变为人的内在诉求,让“多彩贵州拒绝污染”深入人心,从而形成自下而上、上下联动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力量。要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赖于创新型社会建设。只注重精英创新而忽略全民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一大不足,是实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重大障碍。必须以人的绿色发展活动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身的创造潜能,激发人们自觉提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以此作为提升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落实到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中去。要以绿色发展优化社会进步的动力结构。人的绿色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要推进人作为自然人、经济人和社会人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发展成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即做一个集绿色自然人、理性经济人、和谐社会人为一体的充满正能量的人。既要矫正单纯经济人塑造成的扭曲人格,又要借鉴理性经济人能量成功开发的经验,把绿色自然人、和谐社会人中蕴藏的正能量充分地开发出来,形成推进社会进步的新动力,进而调整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动力下只向一维方向发展的态势。

以体制机制创新保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们坚守两条底线,既要走好绿色发展道路,又要依靠制度建设,向体制机制创新要动力、要保障,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兼得。

  生态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城乡绿化,把植树造林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向石漠化发起总攻,最大限度将宜林荒地荒山、陡坡耕地等变为有林地,加强对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要全力打好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强化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工业废渣整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从根本上讲,保护我省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抓住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三个环节,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在源头严防上,要划定生态红线,严格用途管制,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的原则,逐步构建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过程严管上,要实施严格的水、大气质量管理监测和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及时公布水、大气监测数据及排名,实现能耗动态监控。探索制治分离、治管分离机制,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试点,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在后果严惩上,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坚持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对造成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法治化建设,为人民群众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为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