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乡亲健康的守护者:平塘县兴荣村卫生员李永丽

16.12.2014  18:23

李永丽下村途中。

    “我爷爷一直昏迷不醒,不晓得咋办了哟!”接到求救电话,李永丽立即背起药箱直奔冗空组。去冗空组的路不好走,但李永丽收到求救信息,向来都是背起药箱就走的,哪怕是深更半夜也是如此。

    平塘县甲茶镇兴荣村的卫生员李永丽,儿时总是憧憬着凭借读书、升学、就业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但最后,她却回乡当了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村医。村医是个实实在在的低收入行当,但李永丽从未想过要放弃,这不仅是因为她执着于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更是因为她守护着一方群众的安康。

    1996年,李永丽初中毕业后,就读于一所电子学校。当她获知,黔南卫校“爱德村医班”正在招生,不但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费补助后,她就回家找哥哥商量,并在哥哥的支持和卫生院的推荐下,顺利进入“爱德村医班”学习。

    兴荣村是一个边远的石山村,远的组离甲茶镇卫生院十多公里,而且交通闭塞,到处是山坡石头。由于经济落后和观念陈旧,村民们都习惯了“小病扛,大病顶,实在不行请巫师”的日子。

    1997年,李永丽结业回家后,立即找亲戚朋友筹集资金,自已更亲自到山上砍木料、搬石块,用了一个月时间,搭好了一间简易的房屋。房屋虽然简陋,但却是李永丽行医便民的一方阵地。从此,李永丽就在卫生室忙碌起来。由于缺医少药,李永丽目睹过不少巫师闹出的惨剧,她暗暗发誓要改变村民们的观念。

    卫生室开诊不久的一天,村民向某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哭着说妻子生孩子时胎盘粘连,剥离不开,生命垂危。李永丽一听,当即放下放下手中的活往产妇家赶。此时,有人正在按照民间土办法用力挤压产妇肚皮,想把胎盘强压出来。看见这架势,李永丽立即制止了这一做法,随即用手慢慢剥离粘连胎盘。一个小时后,她成功完成了她行医生涯中的第一次接生。

    还有一次,村里李某年仅6岁的孩子喊肚子疼,继之高烧不退。李家没有带孩子去看医生,而是请了巫师来给孩子“治病”。两天后李永丽得知消息,跑到李家,气愤地对巫师说:“孩子都病成这样子了,你还在装神弄鬼,孩子要有个三长两短,你要负责的。”说完利索地拿出听诊器给孩子诊断。

    经李永丽诊断,孩子是因肠炎引发高烧,在打针、吃药几个小时后,孩子的烧渐退了。几天后,孩子痊愈了,李某夫妇领着孩子来到卫生室,孩子母亲摸出了几块钱塞给李永丽,小声说:“我们就这点钱,你看还差多少,我们以后再想办法补上。

    李永丽的眼眶湿润了,她说:“孩子身子太弱了,这钱给孩子买点补品吧!”此事在村里传开后,村民们有事无事都往卫生室跑,卫生室渐渐地热闹起来。兴荣村谁有个大病小痛的就往她的卫生室跑。只要有空,李永丽便背上药箱,挨家挨户宣传卫生防疫知识,给村里的小孩打预防针。

    卫生室的病人多了起来,但人气并没带来财气。村民们实在太穷,连三五元的药费有时也不出来。看着可怜巴巴的乡亲们,李永丽不忍心不管,还是先把治病治好再说。她还对本村80岁以上老人实行上门就医,对无经济能力的村民免除所有医疗费。但是,不到一年,没付帐的处方单就集成了一大本,零零星星加起来有4千多元。

    李永丽明白,这些欠账,实际上都是死账,根本收不回来。没多久,由于没有资金周转,药柜空了,卫生室只好关门。

    为筹款进药复业,李永丽急得嘴唇上都起了大片的水泡。李永丽在广东办厂的姐姐得知后,劝李永丽前往广东打工。没了卫生室和病人的李永丽每天回到宿舍,脑海里总浮现出乡亲们被病痛折磨的画面。几个月后,她身揣打工积攒的几千元,填了卫生室欠下的“窟窿”,张罗着第二次开诊。

    卫生室重开业后,李永丽没有改变过去的做法,还是把病人治病放在首位,村医在她这里自然就成了贴钱的买卖。村民看病欠费,也还是只能记在本本上。如此循环往复,一张张欠费单再次将她的诊所压垮了。细细算来,这次重新开业也只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

    在家闲着的李永丽左思右想,自己是没脸去见姐姐的,因当初没有听姐姐的话。最后想,女孩子家,结婚算了。于是按当地娃娃亲的习俗,与同村的娃娃亲的夫家提出了结婚的想法。因同在一个村,婆婆对未过门的媳妇是满心欢喜的,立马拿出3000元彩礼,让她去县城置办嫁妆。有了钱李永丽又想起自己的诊所来,胡乱买了两套衣服后,她把余下的钱拿去进了药,瞒着夫家再次开起了卫生室。结婚时,李永丽的嫁妆是母亲悄悄垫钱办齐的。

    2008年,兴荣村由原来的5个小村并为一个大村,为了方便村民看病,李永丽多方筹集资金,找亲戚朋友帮忙,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修建了一间三十来个平方的简易房屋,建起了新的兴荣村卫生室。那时候,村卫生室需要的药都是很便宜的基本药物,但是李永丽从来都是按进价销售,往往还得倒贴车费,几年下来,村民们欠下的医药费又有厚厚的一大本,卫生室再次倒闭。

    自从嫁到夫家,老实的丈夫只会种地,对她的“贴本”卫生室一直持反对意见。冥思苦想后,她厚起脸皮去娘家“化缘”。好在娘家通情达理,七拼八凑帮她付清了欠款,这样,卫生室才继续维持下来。

    她热爱卫生事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公共卫生和病人身上,自己7岁大的儿子却没时间照顾,卫生室旁边就有一所小学,儿子完全可以在那里读书。可是她因为经常出诊,就把孩子留给家人照顾,孩子每天要步行1个多小时才到学校。

    因为诊所,严重影响了家庭收入,丈夫要她在诊所与家庭之间作出选择。看着可爱的孩子,再想想每一个需要她的病人,最后她万般无奈的放弃那个经营了十多年温暖的家,带着幼女住进了卫生室。

    对于她本本里已成死账的两万多元,她只是一笑而过,兴荣村儿童的接种疫苗、孕产妇的例检、村民的体检,以及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她始终一样也没落下。

    “我不是个好儿媳,不是个好妻子,更不是个好母亲。但我是一名与村民气息相通的合格乡村医生。”李永丽说。(文德全 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