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报浓墨重彩报道贵州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情况

06.06.2014  12:58

6月4日,《中国审计报》分别在头版头条和第二条,以《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访贵州省委副书记、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军》和《贵州:试水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为题,报道了我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相关情况,为贵州浓墨重彩地画上了一笔。

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访贵州省委副书记、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军》全面展现了李军副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制度创新的要求和论述。报道强调,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报道援引采访李军副书记话语:过去虽然也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但在制度设计上,对领导干部缺乏刚性约束,缺少“硬杠杠”。领导干部到一个地方干几年,对环境保护重视不重视,有没有造成环境破坏,造成多大的破坏,没有量化的衡量标准。因而,在一些地方,深入建设生态文明仅仅是口头上提得比较多。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后,领导干部上任时,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是多少,是清清楚楚的;哪一天离开的时候,把账单翻出来看,有没有生态盈余、有没有生态亏空,多少盈余、多少亏空,也是明明白白的。由于出现生态亏空、生态赤字将会被追究责任,必然就给领导干部上了“紧箍咒”,从而有利于保住青山绿水,保住自然资源资产。报道特别强调了将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参考依据,报道援引采访李军副书记话语:贵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一直在引导、推动领导干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省内各地方、单位、部门领导干部积极参与其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参照系,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始终贯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去年7月开始,贵州将环境质量指数纳入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三项核心指标,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环境质量指数三项核心指标的权重分别为8%、9%和8%。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有利于倒逼领导干部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特别是树立“绿色政绩观”,破除唯GDP论英雄的错误观念,自觉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来说,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细化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和标准,将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结果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和考核领导干部队伍时,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的权重,注重选拔任用那些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优秀干部,打造头脑里充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领导干部队伍。贵州省正在制定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问责办法,对水、大气环境质量不达标和严重下滑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

贵州:试水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从三个方面反映宣传了我省试行实施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情况。报道首先反映选择赤水试点是为编制自然资源责任审计指导意见做准备,报道记述了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贵州省审计厅于2013年12月9日成立了此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于今年2月中旬确定审计试点实施方案,2月24日正式在赤水开展审计试点工作。选择在赤水进行审计试点,很重要的目的是为编制赤水河流域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指导意见做准备。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14项任务中,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赤水河流域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同列其中。报道其次反映了通过“责任审计”守好、守住生态底线,报道援引李军副书记的话:坚守生态底线刻不容缓,必须立说立行,“责任审计”不仅着眼于事后惩治,更强调事前防范。强调问责,但不能仅是追责,更重要的是负责,否则,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就算追责也改变不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实。实行“责任审计”,是在任前、任中、任后都强化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通过“责任审计”牢牢守好、守住生态底线。报道记述了开展“责任审计”所面临问题和挑战,在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审计报告等方面创新探索情况。报道最后反映了审计先行先试情况,报道援引张如飞厅长话语指出,对于一项事业而言,需要多点位支撑。从党中央又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任务来看,无疑是对国家审计机关的高度信任,同时又是一次国家审计机关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与重大挑战。报道记述了面对审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审计机关不等不靠,积极先行先试,成立课题研究组、争取署科研所支持、就该项审计的相关审计理论、方法、评价及资产负债等进行尝试性探索,将结合此次审计试点情况,筛选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办法,在赤水市、荔波县审计试点结束后,出台有关指导性意见,将此项工作逐步全面推开。(范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