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区:小小绿粽叶 欲做大产业

02.09.2015  18:01

 

图为采摘粽叶的村民。冯毓彬 摄

    每到端午时节,平坝区天龙镇的打磨村都会显现一片忙碌景象:山野间,随处可见村民采集野生粽叶的身影;院落内,老人们把采摘到的粽叶一片片铺开晾干;房檐下,妇女们把晾干的粽叶用稻草捆成小捆。

    打磨村三面环山,土地贫瘠,1080亩耕地都是靠天吃饭的旱地。如何从旱地里刨“金子”?满山野生粽叶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商机。“别看粽叶长在山上没什么用,包粽子却是非它不可,那时候我们穷得没办法了,就试着采摘粽叶拿去附近的集市上去卖,赚到的钱就用来买米买盐。”早在上世纪70年代,打磨村就萌生了靠粽叶挣钱的想法。

    如今,打磨村的粽叶地被划分到每家每户,由村民自己管理,家家户户都做起了粽叶生意,下一步,村民还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开办粽子加工厂,要把小小绿粽叶,做成大产业。

    8月30日,记者驱车从平坝县城出发,沿贵安大道天龙方向行驶10余公里,转向一条泥泞的村级公路,再行4公里,便来到了打磨村。

    恰逢粽叶生长的茂盛时期,记者看到,村里的田坎上、村道旁、房屋前后、山野之间,密密麻麻长满了两米多高的墨绿色粽叶,整个村庄仿佛置身于绿海之中。

    离村口不远处的一处粽叶丛中,不时传出欢快的屯堡民歌,“石板房四周流水蜿蜒,多少好日子星光灿烂,一起努力美好的时光……”走近一看,原来是村里的妇女在采摘粽叶,一会儿,每个人的背篼里便装满了粽叶。

    “我家分到两亩粽叶地,一亩粽叶能卖一万多块钱呢,现在路也通了,外面的客商直接把大卡车开到我们村来收购,坐在家门口我们就能赚钱。”村民郑铭婵告诉记者,将采集到的粽叶晒干,包装好后就等明年2月份客商来收购了。

    “以前村里的粽叶没有人管理,都是村里的老人零零散散挑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卖,这两年村里把粽叶地都划到每家每户,村民自己管理、采摘、销售,如今每年光靠卖粽叶,每户村民都能有两万多元钱的收入,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郑铭婵向记者介绍。

    随后,记者来到一户农家,刚踏进小院,便闻到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一位老人正忙着把背篼里的粽叶搬到地上晒干。村支书告诉记者,老人名叫陈荣云,今年已经72岁了。

    “这些粽叶是我3天前采的,现在已经快晒干了,晒过今天,就可以用口袋包装起来了。”陈荣云说,端午节那几天,外地很多客商都来收粽叶,我卖了300多斤,赚了近4000块钱,现在又采摘了几百斤,都已经包装好了放在家里面,只等客商过来收了。

    “我从10多岁就开始采摘粽叶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卖了。”据陈荣云介绍,村里用野生粽叶包粽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野生粽叶的柔韧性好,包出来的粽子无论用水蒸、煮,还是用油煎,粽子本身的味道都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有一股清香。

    “光靠种植玉米等传统经济作物,很难带动村民致富,下一步我们打算带动村民把粽叶移栽到旱田里种植,扩大种植的规模,等到时机成熟,就开办粽子加工企业。”村支书吴贤美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粽叶供不应求,村民种植粽叶的积极性很高。

    “最近一段时间,村里将组织人员到兴义、都匀、云南去考察,并与粽子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通更大的销售渠道,将小粽叶做成大产业。”提起发展前景,吴贤美满怀信心。(冯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