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会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召开

09.07.2018  19:57

7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主办,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林业局西南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鹿蓠工社承办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会——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我校党委副书记刘肇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我校副校长乙引出席并作总结发言。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共促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绿色发展”,围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问题”和“生态学学科发展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两个议题,创新探索贵州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推进模式。

刘肇军在致辞中指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共赢,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理念。贵州师范大学将充分利用好本次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秉持“知行合一”的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助推会议成果在贵州落地见效,为建设多彩贵州、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中山大学教授彭少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小勇、南开大学教授周启星、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翁庆北、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晓月、安顺学院副教授伍倩等7位专家应邀作了主题报告。

蒋志刚在题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的报告中指出,生物多样性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绿色发展之本。人们目前仅仅利用了少数的植物与动物种类,野生生物一旦灭绝,其潜在价值就不复存在。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彭少麟作了题为“恢复生态学发展趋势与热点”的报告,他强调,恢复生态学是有重大的社会需求的前沿学科,并详细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早期阶段、建立阶段和发展阶段历程,重点解读了恢复生态学的科学内涵、发展趋势与热点。

周启星作了题为“生态修复技术进展及修复生态学学科发展”的报告。他指出,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和技术再造,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陈小勇作了题为“生境破碎化的生态效应”的报告,并特别指出,生境面积变小,潜在维持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生境间空间距离增加,扩散受限。生境破碎化是一类全球环境变化,生境破碎化影响种子扩散,改变距离制约的更新格局,生境破碎化改变生态系统调节机制。

翁庆北作了题为“贵州师范大学生态学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报告。她详细介绍了贵州师范大学生态学学科形成背景和学科基本情况,科学分析了生态学学科研究方向、特色与成果,并从“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等五个研究方向展开了深入思考和讨论。

王晓月作了题为“淫羊藿属(Epimedium) 种群花色多态性的维持机制”的报告。她指出,黄色花药植株居群花药出现绿色变异,因其更强的花粉活力,迅速扩散。不同颜色花粉存在严重的干扰,降低混合居群的结实率。型间潜在的花粉干扰对居群表型的多样性的维持是不利的,典型的竞争排除机制。

伍倩作了题为“杉木人工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的报告。她详细介绍了研究地概况,重点分析了林冠层水文生态功能、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土壤层水文生态功能和水汽通量特征,科学解读了SWAT模型的应用。

最后,乙引对研讨会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会的系列活动之高峰会专题会议之一,召开以来,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校、国际组织、民间团体的50余名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来宾,围绕研讨会主题,坦诚对话,深入交流,尤其对贵州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生态学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许多战略性、前瞻性、建设性的成果。他强调,即将落幕的,是一年一度的生态盛会;落地生根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贵州、美丽中国,稳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知识教育纳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学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贵州新闻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闭幕
  中新社贵阳7月8日电 (记者 张伟)生态文明贵贵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