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侧记

23.10.2018  12:32

千帆竞发势如虹

——2018年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侧记(一)

  10月22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率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第一组代表考察贵州贵能移动新能源公司。杜朋城 摄

  10月2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率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第二组代表考察遵义华颖泰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斗大数据监测项目。记者 徐其飞 摄

  10月22日,2018年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正式启动。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等省领导分率九个观摩组同时出发,对我省九个市州及贵安新区“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及“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项目进行实地观摩。

  观摩会上的一个个项目,通过近年来的不断集聚、融合、创新,正逐渐做大、做强、做精,成为我省经济不断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观摩代表们来到园区和企业,深入车间和厂房,在观摩中认真考察学习,收获颇为丰硕。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一天的观摩,学到了好经验,打开了新思路,对未来的工作也更有把握。

  发挥集聚效应,把产业做大

  产业集聚发展,是区域竞争的优势所在,也是产业竞争的内在必然。

  对于地区而言,持之以恒打造产业集群大有可为;对于企业而言,互相博采众长、抱团发展,是自身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

  说到仁怀,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茅台。但这次观摩会,观摩代表们来到的是仁怀市国台酒庄,该企业作为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已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能满足年产约5500吨优质酱香白酒生产规模,储存基酒1万吨。

  和国台酒庄一起,一大批优质酒业企业集聚遵义,使得遵义成为国家名优白酒生产基地,同时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此次观摩的一个项目,专为白酒制造包装盒的生产厂家——仁怀市贤俊龙彩印有限公司。

  该项目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印刷设备,相关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是省内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专业酒盒包装生产厂家。企业目前已完成投资2亿元,具备日产精装盒3万支、卡盒20万支的生产能力,今年预计销售额达8000万元。

  “遵义立足酒产业,引入配套企业,打造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集聚效应。”省经信委主任何刚认为,对于一个地区而言,选产业、选企业、选项目非常重要,全省各地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要依托这些特色来选择企业和项目。

  白酒是仁怀的特色,而刺梨则正在成为盘州市的靓丽标签。

  盘州市是我省重要的野生刺梨产地,观摩代表们来到位于该市红果开发区的全国最大刺梨加工厂,这里正生产着刺梨饮料、刺梨果脯、刺梨精粉、刺梨含片等20余个产品,日加工刺梨鲜果500吨,今年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亿元。

  兴业银行贵阳分行总经理助理梁威在观摩时表示:“这里有标准厂房,有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更有丰富多元的刺梨延伸产品。在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覆盖面后,相信产品前景大有可为。

  此外,黔东南的菌菇、黔西南的石材,也正通过集聚发展,不断将企业做大,让当地群众受益。

  走进黔东南黎平县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观摩代表们了解到,该公司一期已投入1亿元,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吸引约1518户农户参与种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约576户,种植每亩实现收入3万元。

  走进黔西南安龙县石材产业园,观摩代表们看到,一块块精美石头正被切割,旁边码放着加工好的产品,将被装箱运往各地。作为入园企业之一,贵州玉林石材有限公司在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拥有年产板材46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产品80%销往欧美、日韩等国,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6.8亿元,带动就业400人以上。

  观摩中,铜仁市市长陈少荣说,今天的观摩感触很深,启发很大,下一步将学习借鉴兄弟市州好经验好做法,抓好产业大招商和“双千工程”,建好产业园区,创优营商环境,推动铜仁绿色高质量发展。

  推动融合发展,把产业做强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对于贵州来说,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位于贵安新区的贵州华金润科技集团公司,大数据在生产中的运用令观摩代表们称赞不已。

  该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配置了手机整机全自动生产线设施设备。“全自动手机生产线通过大量采用先进传感器定位控制技术与模块设计,可随时根据生产工艺调整生产线各工位及生产流程。”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启迪说。

  据他介绍,公司同时积极打造网络化生产控制系统,不仅能实现全程生产控制,也可实现异常情况联网报警与在线故障判断。控制系统还具有自我学习能力,能对生产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合理优化各子系统生产控制程序。

  观摩中,遵义市红花岗区副区长卢霜点赞道:“推动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贵安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亮点频出。

  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能让实体经济插上大数据这个翅膀翱翔云端,利用大数据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动能,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也能让大数据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脚踏实地,务实不务虚,从一项项技术变为一个个产业,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一定规模。

  谈及“融合”,军民融合对于作为“三线建设”重要布局省份的贵州格外重要。加快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业,是贵州探寻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在安顺市“贵飞工业联合体”一期合作项目观摩点,观摩代表们详细观摩了这里的军民融合发展方式。

  在该项目的展示区,各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产品令人大开眼界——无论是火箭发动机壳体、导弹发射筒还是无人机制造,都少不了这种材料。

  据公司负责人符德介绍,该公司是依托“贵飞工业联合体”,引进扬州新扬科技公司与中航贵飞公司共同投资新建的,是贵州目前唯一的碳纤维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制造企业。

  目前,公司已承担翼龙II无人机、快舟11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天龙50导弹发射筒、某型靶机及某型运输机反推装置结构件等多项军民融合科研批产项目。

  观摩代表们表示,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号召,结合自身发展,吸收社会优势资源,构建了“贵飞工业联合体”,让高尖端装备制造产业“接地气”,充分发挥了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质量优势,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坚持创新引领,把产业做精

  “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 这是位于贵阳综保区的贵州贵能移动新能源公司的愿景。近年来,贵阳综保区深入推进“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截至目前已经开展招商活动182次。这次观摩的贵州贵能移动新能源公司,就是贵阳综保区通过与汉能控股集团接洽,成功引进落地的项目。今年9月28日,第一片汉瓦已经下线。

  “这是绿色环保的朝阳产业!”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并非夸大。汉能集团多年来积极投入与研发先进薄膜太阳能技术,创造了“移动能源”产业——让每一个物品都能成为太阳能发电体。“我们要助力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美丽城市建设。”该负责人表示。

  “古法琉璃、今朝汉瓦,让建筑之美跃然天际。”公司外墙上,唯美的产品广告吸引了很多代表目光。广告背后,是薄膜太阳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一个典型案例,既能发电还能保温防潮。目前,汉能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建筑屋顶、外墙、道路、汽车、生活用品、电子设备等领域。创新是新时代的强劲引擎,以创新引领发展的,还有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观摩代表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密如蛛丝的化工管网——乌黑的优质原煤通过这些管网,转化成乙二醇、硫酸、杂醇油等化工产品,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尽”。普定县县长赵开运深有感触地说:“黔西县把产业发展和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发展产业,把资源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值得学习借鉴。

  不日新者必日退,传统产业并非就等同于落后产业,而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还是许多新兴产业的衍生母体。在都匀经济开发区石塑产业工业园,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以石头和塑料为组合玩出了新花样。据了解,该公司用方解石和塑料加工成一种石塑板材,这种板材和传统的纸板相比,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更小,不易受潮。现场可以看到,同样是浸泡在水里,传统的纸箱已经受潮变形,而石塑箱子则没有明显变化,依旧干爽。不仅如此,因为石塑板材的大部分原料是方解石,所以制造成本略低于纸箱,售价也比纸箱低。观摩代表们在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大龙建通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看到的则是工业设备“”进工业废料,“”出新材料的新工艺。据介绍,公司利用锰渣、粉煤灰等废料,加入公司研发的添加剂,通过处理,可制成装饰线条、台面板、罗马柱、地砖、外挂板等产品,通过创新实现了变废为宝。(记者 李薛霏 许邵庭 赵勇军 田方 谌思宇 谢朝政 梁晓琳 吴兵 刘定珲 屠琪 李卓檬 刘义 郭进)

[责任编辑: 吴雨 邓娴]
贵州:释放新动力 激发新活力
释放新动力 激发新活力 ——2018年全省第新华
贵州:高质量发展“快马加鞭”
高质量发展“快马加鞭” ——2018年全省第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