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议易地扶贫搬迁 建议设移民后续扶持专项基金

15.03.2019  20:22

  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张一凡 张伟)为解决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极度贫困问题,中国官方开展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8年中国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搬出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成为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话题之一。

  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的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2.5%,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贵州早在2015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搬迁贫困人口占贵州省贫困人口三分之一、占中国搬迁贫困人口六分之一,是中国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至2019年6月底,贵州计划全面完成188万人搬迁入住任务。

  在贵州省铜仁市贫困乡村昔日流传着一首民谣:“乌江水、波连波,荒草石头两岸坡,贫穷日子真难过,望着乌江没水喝”。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市市长陈少荣说:“在那里,山与山之间说话只需大声点,见面却要一整天,这是西部县区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对于这里的民众,易地搬迁是唯一出路。

  在贵州铜仁的移民安置点,通路、水、电、网等,还配套文体广场、卫生室、学校、污水或垃圾处理设施。陈少荣说,入住即可享受到和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可以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州州长杨永英用“三个新”描述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以城镇化集中安置为主,搬出了“新市民”;实施区域化搬迁,搬出了“新天地”;实施新市民计划,搬出了“新生活”。

  杨永英说,“黔西南为迁入的贫困户发放居住证,凭居住证就能实现孩子就近入学、就近就医,甚至医保、社保都按照城镇人口的标准来解决,同时农村享有的政策不变,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脱贫问题。

  如何做好搬迁后的“后半篇”文章,贵州已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后期扶持的目标和重大任务,界定了后期扶持的范围和要求,明确了后期扶持的路径和措施。贵州将衔接好搬迁民众和新市民“两种身份”、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同步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等“五个体系”。

  杨永英表示,黔西南将以《意见》为引领,把“五个体系”做实、做优、做强,扎实做好搬迁后的“后半篇”文章。

  全国人大代表、贵阳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余维祥说,“搬迁仅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后续扶持更是一场“持久战”,要真正实现“挪穷窝、断穷根、换穷业”,就必须转变搬迁民众观念、习俗等原有模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构建脱贫长效稳健机制。

  余维祥建议,国家尽快设立移民后续扶持专项基金。每年预算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搬迁民众的后续扶持工作,并加强和规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监督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