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双语教育学术研讨会创新发言分会顺利举行

29.09.2017  12:22

9月28日,由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承办,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协办的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双语教育学术研讨会创新发言分会在贵州民族大学花溪十里河滩校区十五栋圆形会议中心顺利举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关辛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副会长朱崇先,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曹秀玲,江南大学教授姚鸿滨,宁夏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周玉忠,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苗东霞,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郑婕,延边大学教授、博导孙惠欣出席。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科研工作者及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由朱崇先主持。

周玉忠就美国国家认同与语言教育政策作发言。他向与会人员具体阐述了,美国国家认同的 “自由主义、共和主义、民族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四种观念,以及美国国家认同的四种观念对语言政策的态度。最后,他从类型、本质及特征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美国的双语教育。

周玉忠发言

关辛秋就元认知与第二语言听力教学作发言。她首先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元认知”的概念。她表示,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巧,有助于学习者掌握其它的语言技巧。她指出,第二语言听力教学与学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专攻听力研究的人员数量少,现有的教材中讲听力答题技巧多,与其它语种同行间的沟通、协作欠缺等。

关辛秋发言

海淑英就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中亚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作发言。她从“一带一路”倡议为俄语+中亚语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机遇、俄语+中亚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俄语+中亚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初见成效、人才需求情况为四个方面向与会人员作具体阐述。她强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她明确了俄语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找准方向,培养出适用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复合型俄语人才。

海淑英发言

苗东霞就“一带一路”视野下“民汉兼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发言。她较全面地从问题的提出、“民汉兼通”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民汉兼通”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三个方面阐述观点。她表示,“民汉兼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和新疆发展的需求,对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优化高校的学科分布和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调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缓解毕业生心理上的就业压力。

苗东霞发言

郑婕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亚地区汉语教育策略研究发表讲话。她表示,在中亚地区,在我国西部友好邻邦与我国的政治互信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汉语教育在中亚各国方兴未艾,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中亚地区汉语教育正在迎来一个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时刻。她就我国汉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应对策略。她指出,我国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汉语教学理念和成熟的教学经验,分层次细化汉语教育目标和方向,积极推进教材建设,促进推广使用。此外,还应加强汉语多媒体课件建设,展开深度学习汉语的课堂教学。

郑婕发言

姚鸿滨就《汉字工具箱》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初探发表讲话。他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是解决和提高汉语教与学中效率十分有效的手段。随后,他亲手操作《汉字工具箱》相关软件,详细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汉字工具箱》应用功能,研发软件受到参会人员连连好评。

姚鸿滨发言

孙惠欣对各个老师的发言作点评。她表示,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非常精彩 ,双语教学在国外及在国际等广阔的空间将来都会大有作为。

孙惠欣作点评

 

 

(文字/黄丹 图片/何梦菊、岳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