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警钟倒逼治污 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流域治污见闻

09.11.2016  20:06

    新华社贵阳11月7日新媒体专电  题:环保警钟倒逼治污——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流域治污见闻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李黔渝

    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长江上游一级支流。这条贵州人民的母亲河,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也不时拉响“警报”:由于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乌江部分流域治污形势严峻,一度成为全省八大水系达标率最低的河流,乌江曾被当地一些群众称为“污江”。

    近年来,贵州省掀起“铁腕”治污风暴,举全省之力大规模治理乌江污染。记者近日跟随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乌江治污督查组了解到,乌江水生态环境已趋于好转,但要突破治污困境,须将治污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激发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重拳治污:乌江流域刮起“治污风暴

    乌江流域涉及贵州7个市(州)、42个县(市、区、特区),生产总值占全省2/3,人口占全省1/2,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然而与发展同步的还有不时拉响的环境警报:部分断面水体中总磷浓度持续超标,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治污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导致治污困难重重。

    贵州省人大连续两年组织“乌江环保行”,对乌江治污情况进行督查,直击问题“病灶”。强有力的治污行动伴随环境执法和问责风暴,乌江变“污江”的势头正在得到有效遏制。

    ——新建环保设施“星罗棋布”,治污能力建设得到提升。贵州省住建厅数据显示,目前乌江流域已建成并投运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共154座,设计能力116.44万吨/日。其中县城以上的城市建设了64个,建至镇建成投运90个。

    记者在贵州省省级挂牌督办磷矿化工企业最为集中的乌江支流洋水河流域看到,河水水质已有改善。开阳县投入1.1亿元用于洋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8家企业挂牌整改全部完成,并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5套。从水质监测情况看,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一年多来,断面监测总磷指标从去年超标上百倍降到目前超标20倍左右,整改成效明显。

    ——出“重拳”下狠手,严厉打击环境违法企业。贵州省近日公布乌江及重点流域91家环境违法企业处理名单,有的企业因油烟超标排放、违法生产等原因被“省级挂牌督办”;一批企业遭到关闭取缔、停产整顿、罚款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据贵州省环保厅公布的乌江流域环境专项整治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乌江流域关停取缔105家企业,责令停建272家、停产467家,限期整改1524家,立案查处1035起。

    ——全面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明确地方政府治污管理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责任”的原则,在乌江流域的一二级支流及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面实施河长制,并建立起“省考市、市考县、县考乡”的河长考评机制,通过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督查组认为,近年来各地在执法监管、治污基础配备、地方政府治污重视和管理等方面都在“挂挡加速”,治污阶段性成效明显。乌江沿河县出境断面总磷浓度由2011年的1.13毫克/升下降至目前的0.11毫克/升左右。今年前三个季度,乌江流域30条河流57个监测断面,达到优良水质的有91个,优良率为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