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湾坪:产业扶贫让贫困人家找到了致富路

06.02.2018  20:31

图一:湾坪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现场。工作人员 摄

低温雨雪的凝冻天气并没有让湾坪村民感到寒冷,61户贫困户刚从村合作社分红,最多人家分到了3200元,加上务工收入,有的一次性拿到了8000多元。加上村合作社留存的发展资金,村集体积累达到了4万元,空壳村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是村里有史以来第一次分红,村民们既兴奋又高兴,心里暖暖的。

姜兴华是湾坪村茅草坪组贫困户,家里养过牛,也搞过小作坊酿酒,因为缺少资金和技术,多种尝试都没能脱贫。村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后,驻村工作组帮他申请了2万元财政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他和妻子到合作社兼职务工,把种植的2亩多牧草卖给合作社养牛。说起这次分红,他算了这样一笔账:2亩牧草销售收入8000多元,务工收入7150元,加上年底分红的1200元,2017年增收16350元。由于人均收入远远超过了当年脱贫线并实现了稳定增收,姜兴华一户2017年光荣脱贫,他高兴地说:“这个脱贫,我认!

图二:湾坪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现场。工作人员 摄

湾坪村陇江组李江一是另一户从产业扶贫中得到实惠的贫困户。由于母亲精神残疾需要照顾,37岁的李江一没法像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外出务工。参加村合作社的红心薯种植和养牛项目后,分红2400元。分红第二天,他告诉驻村工作组的同志说:“我买了600元钱的肉,今年我和我母亲过年不用愁了”。

驻紫云县白石岩乡湾坪村第一书记蒋兴新介绍,湾坪村是深度贫困村,无先天资源优势,也没有产业基础,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劳动力缺乏,像姜兴华、李江一这样缺少资金、技术和发展思路的贫困户村里还有100多户,湾坪村借鉴了塘约的发展经验,组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集中资金和人力,抱团发展。2017年,在省政府法制办领导和省政府法制办法规一处支部的帮助下,建成启用了可集中饲养150头肉牛的规范化养殖场“大山养牛场”,首期就帮扶了30户贫困户。

图三:湾坪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现场。工作人员 摄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基础,必须要对选取的产业和消费市场有精准的认知,才能保证扶贫成效”,省政府法制办党组成员、行政复议办专职副主任、紫云县同步小康工作队队长冯小山说。在“大山养牛场”的基础上,湾坪村2017年又兴建了年产能2000吨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回收玉米、稻谷秸秆和牧草加工青贮饲料养牛。加工厂一建成,青贮饲料就供不应求,带动牧草种植1000余亩,不仅变废为宝,还为群众拓展了增收渠道。湾坪村的产业布局不仅群众可参与程度高,还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延伸和发展,形成了种草种玉米加工青贮饲料养牛,牛粪培育蚯蚓养鸡养鱼,蚯粪鸡粪种植牧草玉米和特色农场品的循环生态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可以增收,每个环节都捆绑贫困户共同发展,实现了贫困群众产业扶持全覆盖。

今年,我们村的红芯红薯不仅卖了好价钱,还帮邻村卖了几千斤。省政府法制办领导的思路就是好!”湾坪村党支部书记姜天兴说。湾坪村处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紫云红芯红薯核心种植区,今年村里流转土地准备种植红芯红薯,刚开始,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担心和往年一样,卖不出去白忙活。在省政府法制办冯小山副主任的策划下,由省政府法制办法律事务处支部发起,多个支部参与,采取一分地一个农场,800元钱认购的网络认领活动,建成了50亩的“白石岩微农场”。红薯收获后,冯小山副主任又协调西南政法大学贵州校友会通过网络朋友圈等发起购买倡议,红芯红薯卖到了近20个省市,实现销售收入21万多元,项目对接帮扶的湾坪村陇江组31户贫困户,务工收入8万多元,户均分红2000元,极大的点燃了村民们的致富信心。

图四:湾坪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现场。工作人员 摄

在湾坪村发展的产业中,贫困群众除了直接的分红外,务工收入、秸秆牧草销售收入更是重要的收入来源。2017年,湾坪村2200多人口中,大山养牛场、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白石岩微农场提供务工1200多人次,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愿望,村民们说:产业扶贫让他们找到了“铁饭碗”。(审查与编译处  蒋兴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