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参会代表赴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实地考察林业生态扶贫情况

21.08.2018  17:21



8月14日,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在北京开幕。与会代表就“‘一带一路’与中非减贫合作”展开积极研讨,交流各国社会发展和减贫经验,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推进中非减贫合作进程。

8月15至16日,部分参会代表赴贵州省毕节市实地考察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建设扶贫等项目。8月16日,来自中国和安哥拉、博茨瓦纳、毛里求斯等40个非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丹麦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机构负责人、优秀扶贫企业家、发展官员、国际组织部分代表考察了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林业生态扶贫情况。本次考察包括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非洲分中心记者团在内的30多家中外媒体记者随程采访。

在穿岩村,穿岩村支书王永军和毕节市林业局总工程师糜小林分别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穿岩村和毕节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据王永军介绍,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国土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组1510户5128人。毕节试验区建立以前,老百姓大量开荒,垦殖率高达90%以上,全村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毕节试验区建立以后,特别是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大方县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穿岩村作为生态建设试点村,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18.6%提高到现在的72.4%。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穿岩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等增加农民收入,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7年的206元增加到现在的9280元。穿岩村从生态恶劣、经济落后的贫困村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据糜小林介绍,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仅仅是毕节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开启了治山治水、治穷治愚探索实践的新征程。试验区建立30年来,紧紧围绕试验区主题,依托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3356”等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加快生态建设。全市森林面积从601.8万亩增加到212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提高到52.8%、森林蓄积量从872万立方米增加到4798万立方米,林业产值达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16元增加到8460元,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同时,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将林业产业发展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助推脱贫攻坚的一项产业来抓。全市连片种植经果林面积达448.3万亩,最具典型性和示范性的有赫章、威宁的核桃,七星关、大方、黔西和金海湖新区的刺梨,黔西、大方的皂角,威宁苹果、油茶,总溪河及六冲河流域的樱桃,赤水河流域柑橘等特色经果林板块。按照“林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944.2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65.9亿元;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50万亩,实现产值34亿元,带动农户20余万户;全市林业产值达251亿元。以特色经果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为“三大支撑”的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