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贵州贵阳经开区百舸争流勇当先锋 奋进经开谱写华章

25.01.2018  14:01

  图为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展示中心展厅。 记者 杨婷摄

  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8亿元;新增创新创业企业56家;3个智能制造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4个项目入选省级试点,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智能制造试点集聚度最高的区域;规模以上军民融合企业达到26户,实现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1.9%。

  ……

  2017年,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建成以大数据骨干企业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发展先行区的目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千方百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推进现代经济体系构建,奋力在全市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过程中争做“排头兵”,续写新乐章。

  这一年,经开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制造业、大数据产业、大健康医疗产业及服务业为首的现代经济体系不断形成;以“双千工程”为抓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不断深化,发展动能不断壮大;园区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厚植企业发展沃土,服务不断优化。

  产业发展动力增强

  过去一年,经开区产业发展动能增强,大数据产业、工业、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实现高速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脊梁”。经开区重点推进以奇瑞万达、贵航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三大军工基地所属企业为主导的航空航天产业,以詹阳重工为引领的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推动65家企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8亿元。

  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按照市委“1 1 3 N”的工作思路,建成国内首个专用于大数据及网络安全主题活动的实战演练场馆,并成功举办2017年贵阳大数据及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同时,围绕大数据安全、数字物流、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重点推动航天十院元心科技、爱立示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2017年,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320亿元。

  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效益凸显。重点发展特色民族药、智能化医疗装备、健康养生及食品安全产业,推动国药同济堂、宝芝林、勤邦、颐生健康、里定科技等新医药大健康重点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发展,年产值达54亿元。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重点打造以货车帮、传化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现代物流呼叫中心集群、货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以用户为中心、以呼叫产业集群及新能源货车等产业为支撑、以金融为纽带的中国物流业生态产业链,全力打造“互联网物流”千亿级产业集群。2017年,服务业主营业务产值达335亿元。

  军民融合产业深入发展。经开区基本形成以航空、航天为主,以工程机械、应急装备、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部件为辅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格局,成为贵州省重要的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区。规模以上军民融合企业达26户,实现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1.9%。

  创新创业活力竞涌

  一年来,全区加快创新创业主体培育,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加快主体培育,建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器、“仰贤居”INONE、军民融合众创空间、勤邦云栈、黔货出山等创新创业平台共10家,新增创新创业企业累计56家,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共220人。

  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新增创新服务机构平台11家,截至目前,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累计达58家。成功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成为全省首批第一家“贵州省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小孟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解化器成功通过省级验收……全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及服务平台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全区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项目新增8个。

  科技创新主体队伍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新增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显著增强,占2000万元口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68%,预计全年高新技本企业产值可达380亿元;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增加,预计全年完成专利申请1060件,授权537件;国家级创新平台有突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累计达4家;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加快,全年技术交易成交额达1.97亿元,技术合作项目达143个。

  改革动能加速发力

  为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年来,经开区以智能制造、大数据、军民融合等产业为抓手,以“双千工程”、工业发展培指计划为指引,引进、建成、改造一批项目,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经济发展体系。

  加快“”的步伐,通过引进、建成(投产)、提升改造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处置一批“僵尸企业”,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园区累计建设项目147个(产业项目92个,基础设施项目55个),67个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试)产,实施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共19个。

  通过“大数据实体经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大数据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深化改革,一年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增多。

  2017年,经开区3个智能制造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4个项目入选省级试点,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智能制造试点集聚度最高的区域。投入2.13亿元技改资金,完成航天控制伺服系统智能车间建设、贵阳海信年产6万台超大屏幕ULED平板电视产业化、国药集团骨科中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12个技改项目。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经开区从政策、服务、人才等全方位发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加大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住房保障,完成翁岩2425套公租房分配,并发放租凭补贴,解决园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住房难”的问题。

  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横纵贯通的政务服务平合,目前,经开区各部门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已向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集中,并逐项精准编制办事指南,简易办事流程,优化服务。

  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招才引智、项目聚才、活动揽才等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65人。去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717人,在全省率先开展大数据及网络安全技能培训,推进了大数据及网络安全人才新型智库建设。

  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通过“先照后证”制度、“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并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服务措施,为招商企业开通专线并安排专人服务,打造“满意型”、“服务型”窗口,企业满意度持续上升。

  记者 黄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