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贵州基地)初赛阶段评审暨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学术交流会在我校举行

04.12.2018  21:41

12月2日,2018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贵州基地)初赛阶段评审暨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大学城校区行政楼举办。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春,我校副校长周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王竹,苏州科技大学教授范凌云,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旅游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总规划师宁志中,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敬东,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赵玉奇教授、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曾建江,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晓岚、副书记杨泰黔、副院长王林均出席,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研究院专家,西北大学、宁夏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理工学院及我校师生代表参加。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何璘主持会议。

                 

活动现场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春致辞

 

                 

我校副校长周杰致辞

 

             

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何璘主持会议

 

王春致辞,他指出,作为城乡规划人,应该知道自己规划什么,怎样去规划;作为贵州人,应该将自己对乡村的规划与国家的扶贫攻坚结合起来,为贵州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的一份子,希望贵州民族大学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乡村规划与建设人才。他表示,贵州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和后发赶超的机遇期,希望与会专家能常来贵州指导,帮助贵州高校培养人才,让贵州的规划行业更上一层楼,共同构建生态文明新时代。并预祝此次交流会圆满成功。

周杰代表我校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与各大高校师生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从历史背景、专业学科、师资力量等方面介绍贵州民族大学。他强调,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只有做好规划方案,才能更好的推动乡村振兴。他希望,同学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认真聆听各位老师的报告,从中汲取宝贵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规划高度。

                 

范凌云

 

范凌云从乡村规划教育的背景、乡村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当前乡村规划教育存在问题、未来乡村规划教育的思考四个方面来介绍“乡村规划教育实践与思考”。她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城乡规划调整为一级学科、乡村振兴战略等多方面因素使得乡村规划教育越发被重视。对于乡村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她强调,应改革学校内部的乡村规划课程体系;推动校际之间共促乡村规划联合教学,创新培养模式;构建政产学研乡村规划平台;加强学界同行乡村规划及其教学交流。她指出,当前乡村规划教育存在着规划价值观偏离乡村化、师生对乡村特性认知不足、乡村规划教学过程的城市思维、乡村规划继续教育薄弱等问题。她要求,对于乡村规划教育,应树立乡村本位价值观,加强师资队伍的乡村规划再认知,围绕乡村规划设计,改革课程体系,建构“理论”+“设计”+“实践”的城乡规划综合课程体系。

               

王竹

 

王竹以“地区建筑学的解析与诠释”为题,进行报告。他说,尊重地域的建筑文脉一直是建筑界所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在实践中对地域风貌的营建,人们却忽视了对其本质和真实的关注。他指出,对于“传统建筑”与“建筑传统”二者,我们应关注的是如何将其更好的承接下去;对于“民族的”和“世界的”问题,要深入分析,认识到一个地区的建筑文化之所以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基于其领先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能与其它建筑文化交融的程度。他提出,营建体系的内在“地域基因”是否符合现代的发展要求、营建的结构关系和形态表征是否符合于现代化的运运、营建的功能和运营机制是否现代化价值标准三个方面的要求是地区建筑“原型”的现代意义能否实现的重要要求。他强调,作为规划人,应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规划。以人的真实需求为本,进行地区性适宜性技术建筑。

                 

宁志中

 

宁志中以“趣谈乡村聚落称谓”为报告主题,从五花八门的称谓、称谓的结构、称谓的由来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他说到,乡村聚落的称谓是多样的,这些称谓一般由专用名+通用名构成,乡村聚落称谓是伴随着聚落的发展而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地理信息。这些称谓一般是由农业生产功能、地理条件、军事和防御功能、商业流通功能、迁徙祈愿或宗教信仰而产生的。他强调,我国的乡村聚落称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了劳动人民朴质的文化内涵。

                 

敬东

 

敬东以“乡村振兴:流与留”为题,从规划、设计、政策三方面进行介绍。他指出,在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我国的乡村发展走过了1978―2005年小岗村、2005―2013年新农村、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新阶段。40年的改革历程得到的经验是要牢牢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体系改革。他提出,“”是指人的流动性、农产品及衍生产品的流动性和土地流转促进资本的流动性,“”则是指在建设规划中,我们要留住自然环境特征和新乡风、新治理。他以上海市奉贤区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例,介绍了其所包含的发展规划、空间规划、村庄设计、相关政策。他强调,在“”与“”中,一个是动态流动的人、产品、土地和资本,一个是静态留下的文化、场所与文明;一个是过程、手段、表象,一个是结果、目标、内涵。只有把握好二者,才能更好的进行乡村振兴规划建设。

                 

熊媛

 

熊媛以“基于乡村振兴的融合型教学探索——以贵州报京侗寨为例”为题。她首先介绍了报京侗寨的历史与地理位置,她表示,团队一直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做到在乡村学习、向乡村学习、让乡村学习。她从选题和公开招募、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案例考察及匠心传承、报京侗寨调查研究及初步意向、规划设计工作、展览及意见收集和后期共建活动七个方向进行了描述教学研究过程,以组织的方式进行学科探索,为乡村规划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

                 

学员认真听讲(一)

 

   

学员认真听讲(二)

 

王竹、宁志中、敬东依次对此次各参赛作品进行点评。他们对今年的参赛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大家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问题探寻本真、将宏观与微观更好的结合。

               

合影留念

 

 

 

 

文/李方方、杨守美、任芳芳

图/冯怜怜、宋艳、杨益、姚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