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日趋完善

17.08.2018  20:32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15日21时28分11秒,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北纬27.43度、东经104.00度)发生里氏4.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本次地震是8月10日以来威宁发生的第三次地震,此前两次震级分别为3.0级和3.2级。

  据威宁自治县民政局报告,经初步调查统计,截至8月16日9时40分,石门乡118户485人受地震灾害影响,382人分散转移安置,无人员伤亡;一般损坏房屋44间,道路交通、电力通讯、水利设施等暂无受损;预计因灾造成家庭财产损失22万元。

  地震发生后,威宁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灾区,组织开展查灾核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和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县民政局紧急调运救灾帐篷100顶、折叠床200张、棉被400床等救灾物资。

  目前,石门乡道路交通、电力通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畅通,救灾救助工作有序进行。另外,灾情仍在进一步核查统计中。

  贵州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下,灾害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近年来,贵州省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防灾减灾救灾统筹协调新格局。

  省地震局统计显示,从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贵州省境内共发生地震5605次。其中,3.0级至3.9级25次,4.0级至4.9级4次,5.0级至5.9级1次,其余均为3级以下地震。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3级以下的地震,人一般感觉不到,而3级至4.5级的地震人虽感觉得到,但很少造成破坏。今年,省内共发生8次地震,震级都在2.3至4.4级之间,属贵州地震出现情况的正常范围之内。

  据介绍,贵州有四大地震断裂带,分别是穿过威宁到紫云的垭都-紫云断裂带、从松桃一直延伸到独山的松桃-独山断裂带、从湖南开远到贵州省平塘县的开远-平塘断裂带、贵州中部东西向的黔中深断裂带,从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和地震台网监测数据来看,贵州省每年几乎都会发生好几次4级以上地震。

  近年来,贵州省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指挥体制机制在发展中不断健全和完善。根据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贵州全部为基本抗震设防烈度Ⅵ度以上地区。2010年,贵州省公布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市(县)29个,同时,44个县(市、区)从不抗震设防向抗震设防区转变,还有5个市(州)的16个县(市)基本抗震设防烈度从Ⅵ度上升为Ⅶ度。

  同年,贵州省组建省地震紧急救援队,负责全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救援队由地震、消防、卫生部门抽人组成,后又将武警生化救援分队和武警水电搜救分队纳入。

  去年,贵州省9个市(州)全部设立防震减灾工作机构。根据《贵州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贵州将完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建设,实现省内地震2分钟左右自动速报和震后5分钟内提供速报信息,地震速报覆盖率达到50%以上。届时,贵州省防震减灾基础建设、综合能力将达到西部省份平均水平,防震减灾治理体系更加完善,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将明显提高。

  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完善的体系和防御能力下,对于地震,群众不必惊慌,更不要传播和轻信谣言。但是,居住在地震频发地区的群众也不能掉以轻心,需有一定的地震自救、自防措施。“主要原因就是小地震也会引发大灾难。”该负责人表示,一般而言4级左右的地震,不会带来太大的破坏,但怕的是地震引发的地质次生灾害。这是因为贵州山区地表大多由软硬相间的岩石组合构成,震动后在重力作用下,硬岩石往往会沿软岩石向下滑移形成滑坡。而存在大量节理裂隙发育的陡崖,即使是最轻微的地震,也容易诱发岩崩和滚石。(记者 刘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