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造林大半生 大方“草鞋书记”刘安国病逝

15.03.2019  20:22

  勤劳改变贫困,解决了温饱,才能奔小康。刘安国说:“在有生之年能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他最大的幸福。

  刘安国近照。吴学毅 摄

  刘安国1932年6月生于大方县对江镇大山村罗家寨组,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大方县坡脚区岔河乡人民政府乡长、党委书记、马场区区长、马场区委书记等职,1989年正式退休,2019年3月7日病逝,享年89岁。

  刘安国同志的一生,是他把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无私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的一生,他把群众当成真正的主人,心中装满党和人民。

  “爱穿草鞋爱走路,爱啃馒头爱种树,爱修沟渠和水库。”原马场区副区长侯孟基说,这是当地百姓为刘安国总结的“五爱”情怀。

  山上不治,山下不保!治水必先治山,治山必须种树。刘安国明白,只有让树木山上扎根,泥沙才不会乱跑,好土良田才保得住。

  先做样板,再作辐射。刘安国把目标瞄准马场街背后的毛栗坡,想在这里搞示范。

  但毛栗坡是“拉屎不生蛆”的大火草坝,多次种树都未成功,老百姓听说要在这里种树,连连摆手。

  刘安国却认真研究种树良策。

  先开荒,后砌坎,顺坡随形,平成梯土,水拉不走,天旱不着。刘安国的科学开荒让毛栗坡顿时大变样,树苗成活得到保障。

  原本懒散观望的老百姓越看越觉得有希望,纷纷抢种、快种,在春节前完成了树苗种植任务。

  毛栗坡造林成功,各公社纷纷效仿,规划林场。

  20多年间,刘安国带领群众先后建成水窝寨、水草坝、台沙、衙院、白岩脚等十多个大小林场和茶场,面积达两万多亩。

  带领群众建公社林场的同时,刘安国也鼓励支持老百姓自主造林。

  2018年,刘安国入选贵州省脱贫攻坚群英谱决战脱贫攻坚先进人物,还先后获“全国绿色小康户”荣誉称号、毕节市“造林绿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毕节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刘安国事迹

  大方县对江镇大山村,这里以前是个“三不通、一光头”的地方,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村里的山都是“光头”。山上没树,雨水在山坡刨出一条条深沟,山下的田土种什么庄稼都没好收成,群众都盼着大山村有朝一日变成“青山村”。

  刘安国(左)与当年一起组织栽树的老伙计陈顺兵到“八五林场”里走走看看。图片:贵州文明网

  1984年,刘安国从大方县马场区区委书记的岗位退休返乡,群众的困境让他寝食难安。“人不干,山不绿,要改变我们村,就得种树!”刘安国找来村副支书陈顺兵和党员刘永方、丁兴明、丁兴全,说出了他要绿化近千亩荒山的想法。大家一致赞成,说干就干。要种树,缺乏资金是最大的困难。乡亲们手头紧,刘安国主动挑起筹措资金的重任,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卖掉自家的牛羊。还不够,他就索性把自己房子抵押,贷款8800元,连本带息要还1.1万元,这在当时的山区是个天文数字。

  刘安国说:“开始种树时我的工资95元,留下十几元作生活费,其他全部用在种树上了。”刘安国穿着草鞋、带着干粮和乡亲们一起上山种树。在他带动下,400多名群众先后植树20余万株,用了5年时间绿化了近800亩荒山,群众都亲切地称之为“八五林场”。如今,昔日的荒山一派生机,刘安国指着环绕大山村的林海说:“这林子里一共有185000棵杉树、5200棵梧桐、8200棵杜仲,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一座绿色银行啊。

  刘安国坚守半个世纪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多年后他仍然坚持住在大山中守着茫茫林海。图片:贵州文明网

  “从小刘老书记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今年33岁的大山村村支书姜武说起刘安国总有说不完的话。“那年我退伍返乡,老书记就跟我说,姜武啊,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你是党员,可不能看着我们当贫困村,得带着大家干啊!”刘安国的话让姜武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想法,2014年他当选为村支书,一上任就带着大家搞起了400亩天麻种植基地、上百亩的蔬菜大棚,他还带领群众退耕还林5000多亩,33个村民组的情况他了如指掌。

  原大方县马场区区委书记刘安国。吴学毅 摄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刘安国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说要不是群众支持,群众鞭策,自己在马场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成绩。修水库、建良田,说干就干。每天天不亮,刘安国就起床,每两天要跑两个公社,在他的带动下,群众修水库、改土造田的积极性也很高。

  刘安国老书记带领群众种下的“八五林场”。吴学毅 摄

  天门关水库(也叫沙田水库),也是当年刘安国老书记带领千人群众拦河筑坝,建成的一大水库。吴学毅 摄

  在刘安国和群众的努力下,当时的马场区建成大大小小近三十个水库水塘,修通水渠四十多公里,修水电站两座,改良几千亩良田,白泥、黑仲、安兴等村寨成了鱼米之乡,当地群众纷纷受益。

  当年刘安国老书记带领群众修的路如今大多已经硬化,乡村之路将越来越宽敞。吴学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