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茶醉染千畴绿

18.08.2019  11:51

规模化大产业带动364万农民增收——

黔茶醉染千畴绿

  近年来,正安县积极发展茶产业,其中白茶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图为村民在瑞溪镇罗汉洞十里茶廊管护白茶。记者 陈慧 摄

  黔茶出山·风行天下。

  8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贵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贵州茶作为助力脱贫攻坚重要产业惊艳亮相。贵州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贵州茶产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已成为全省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支柱,成为贵州特色生态经济发展中的一张靓丽名片:截至今年5月底,贵州茶叶总产量15.86万吨、总产值281.7亿元,同比分别增9.8%、16.1%;全省农民来自茶产业收入157.8亿元,364万涉茶农民人均收入4334元。

  政策优 做强规模化

  贵州是茶叶发源地和优生区。立足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贵州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

  产业要发展,规模是基础。为加快扩展全省茶叶面积,2007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将茶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

  2014年,《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出台,全省整合资源、合力推动,茶产业实现了从规模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快速转变。

  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明确了未来3年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目标。

  2018年8月,贵州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茶叶产量达到50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

  截至目前,全省茶园面积已超过700万亩,连续6年位居全国茶园面积第一。茶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快速发展态势,在全省形成黔东北、黔西北、黔东南、黔中、黔西南五大产业带。现有茶园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4个、20至30万亩县8个、10至20万亩县19个、万亩以上的乡镇230个、万亩以上的村86个,全省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达到4990家,茶产业已成为43个县的农业主导产业。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茶叶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

  “干净茶” 赢来大市场

  从百余万亩到700万亩绿浪滔天,贵州茶业生产规模飞跃扩展,与此同时,贵州顺应健康消费市场趋势,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贵州制造、贵州品牌、贵州创造的茶业市场化道路。

  依托我省绿水青山良好生态,贵州为世人奉献了一杯绿色健康的“干净茶”。为了挖掘贵州茶叶生态价值,成就这杯“干净茶”,我省实行一项项严苛的措施,织就一张绿色大网:

  ——茶园禁用农药参照欧盟及日本标准,在国标基础上多出63项,在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

  ——在179个种植面积万亩、125个5000至1万亩乡镇实行茶园用农药专营店(专柜)制度,从源头上强化农药等投入品监管。

  ——全面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大力推广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建园模式,大面积推广黄板、蓝板、杀虫灯以及生物农药。

  ……

  质量安全上的严防死守,确保了贵州茶的极高品质。2018年,贵州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检茶样660个,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合格率100%。

  目前,湄潭、凤冈、正安、松桃、雷山、思南、普安、余庆、瓮安等9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占全国示范区总数的1/4。60家企业上线的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运行正常,121家企业录入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商与我省茶企签订1万吨以上的CTC红碎茶,山东名士多公司订购50万斤大宗绿茶,凤冈茶企收到5亿元订单,茗之天下公司在摩洛哥签下2100万美元的订单……。

  随着英国联合利华、太古、中粮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入驻,不仅为贵州绿茶赢得了商机,也为贵州绿茶开拓国际市场打开了思维的空间。

  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省外茶叶经销商数量同比增加20%。其中,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等经销商纷纷提高茶叶采购量,西北、东北等区域的经销商也开始进入贵州茶业市场。

  2016年12月,“贵州绿茶”正式成为我国首个省级大区域品牌地理标志茶产品,开启了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产业强 齐心战贫困

  贵州茶园遍布全省农村山川,茶产业也因此成为我省最大的一个扶贫产业。随着茶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解决了百万茶农的增收问题,也为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了让茶产业的发展让更多农户收益,在贵州脱贫攻坚战役中发挥更好作用,全省各地在通过多种方式,让广大农户参与其中,让茶产业发展的同时,带领广大农户脱贫致富。

  夏天的水城县勺米镇坡脚村茶叶基地,雾气腾腾,茶叶让这匹山披上绿装。

  一位采茶青的妇女走过来,一边采茶一边乐滋滋地说:“美吧,今年茶树长高了很多,我每天能采2斤茶青,收入150元。”她是坡脚村村民刘支妹,原来做过挖煤工,现在改行采茶人,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2007年,为寻求新的发展方式,拓宽增收渠道,坡脚村在“”字上下功夫,按照“三变”模式,目前全村发展茶叶种植3200亩。坡脚村党支部支书张云介绍,目前,整个基地采摘独芽茶青1.5吨,当地老百姓人均可获得1500元工钱,而坡脚村的200余户老百姓户均可增收4000余元。茶叶基地全面进入盛产期后,加上20%的入股分红,收益会成倍增加。

  如今,勺米镇共发展茶叶种植4200亩,主要分布在坡脚、梭沙两个村,茶已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茶”,像刘支妹这样的采茶人全镇共有400人。

  目前,在全省近5000家茶叶企业(合作社)中,70%都与合作社或农户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各个茶区按照市场机制组织企业生产、加工和销售,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形成了辐射带动型、吸纳就业型、入股分红型、合作发展型四种利益联结机制。这一系列机制,保障了贫困农户的收益。(记者 冯倩 见习记者 金忠秀 卢世容)

  

[责任编辑: 邓娴 黄勇]
“黔茶出山·风行天下”六盘水专场推介走进大连
  8月30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新华
贵州:石斛花开枝头俏 产业扶贫实效显
  8月4日,在北京世园会上,石斛作为贵州重点推介的特色产业,成为企业、嘉宾、游客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贵州省充分利用适宜石斛生长的海拔、气候、降水、温度等自然优势,结合长期积淀的产业优势,全力推进石斛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省石斛种植面积达11.贵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