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七难”出实招见实效 贵阳市民营经济领跑全省
破解“七难”出实招见实效
贵阳市民营经济领跑全省
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该公司将投资3亿余元,建成五个中药制剂型12条生产线,全部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设施。
贵阳市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走访青岩古镇经营户,了解经营户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今年4月以来,贵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的部署,围绕民营经济“七难”问题,对民营企业开展专项服务、精准服务、贴身服务,为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预计,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将完成1370亿元;市场主体35万户;注册资本3000亿元;民间投资完成2000亿元;新增就业20多万人。
作为贵阳市经济发展重要而活跃的力量,民营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据了解,贵阳市自1996年开始对民营经济进行统计至今,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从当初的37亿元增加值跃升为2014年的1250亿元,占GDP比重从1996年的21%上升到2013年的51%。特别是2011年实施“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三年倍增计划”以来,贵阳市民营经济进入发展快速通道,年均近28%的发展速度,快速推高徘徊多年的民营经济占比,2013年,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首次突破50%,占全省民营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全市非公企业接近8万户,提供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5%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
今年,贵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的部署,围绕民营经济“七难”问题,对民营企业开展专项服务、精准服务、贴身服务,为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市直各部门主管领导组成的贵阳市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区(市、县)也由工信部门牵头成立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小组;制定《贵阳市民营企业服务年工作方案》,设立工作台账,跟踪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梳理和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收集各类问题337个、处理问题201个、向上反馈问题12个(已解决2个),未处理问题正在协调解决中。
强化企业实勘。每周走访2户以上企业、实勘企业问题,形成“现场了解—现场解决—问题记录—横向协调—向上反馈—及时回复”的工作制度,建立民营企业信息调度平台(设在市工信委),每月10日前将活动进展情况和工作台账书面报省“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
督查到位。全市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发现问题后及时协调处理,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活动统筹有序推进,市民营企业服务年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相关处室不定期交换民企服务信息,加强跟踪督查,增进服务意识,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举办各种活动促进“民营企业”服务年工作推进。市工信委组织“贵阳市中小企业黔货出山·贵州特色食品发展问策”沙龙活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贵阳讯鸟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等呼叫企业提供免费现场招聘95场次,总计收到求职简历8931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644人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氛围。市工商局开展“三进三服务”活动,做好入驻“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综合保税区”、“京东商城”、“双龙临空经济区”等特区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登记服务工作,立足注册登记职能,协助外资项目落地。
破解“融资难”下大力求实效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共性问题,市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办成员单位和各级政府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
市金融办协调招商银行为贵州汇通申发钢结构有限公司获得3000万元贷款。市工信委对工业经济增长突出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其中对省重点民营企业调度监测对象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为稳定磷化工产业稳定运行,与开阳县共同给予1200万元节能技改扶持企业生产。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帮助鑫恒泰实业有限公司从贵阳银行获得3000万元的授信。开阳县安排县级财政支持安达磷化工公司新三板上市及项目技改资金195万元。花溪区财政预算科技三项费26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封闭用于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贷款贴息、科技进步研发、项目前期工作、人力资源开发、招商引资工作,截至8月底已下发专项资金2500万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与中信、农商行等银行对接,截至8月底协调向 区内民营企业提供贷款10亿元以上,占贷款总额的25%左右。
破解“准入难”抓落实促改革
推行“一门进、一章结、一费清”的工作模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不再限制出资时间、出资比例、出资方式。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后,设立企业使“零成本”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时间上至少节约5天,很多企业实现了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当天领照。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从133项减少为39项,减幅达69%。
破解“政策落地难”捞干货出新招
贵阳市工信委牵头近十家相关部门根据现有政策制定《贵阳市进一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以加快破解“政策落实难”。
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市、县两级“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各成员单位全面梳理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政策,相继出台《关于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修文县促进煤炭行业发展十条措施》、《修文县促进建材行业发展十条措施》等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破解“审批难”出实招下功夫
根据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贵阳市发改委对全委的行政审批职能进行梳理,推进简政放权,清理民营企业发展障碍。目前,该委共有行政许可事项3项,行政服务事项3项,省下放服务事项1项,共计行政审批7大项20个子项。同时,能下放区、县的行政审批事项已最大限度的进行下放。除国家和省要求必须保留的行政审批职权外做到最大限度放权、专注为经济发展做好指导、监督和服务。
加强对民营企业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白云区推广重大产业项目部门代办制和项目专员制,成立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办、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办等15个安商队伍,为民营企业做好全方位服务。
破解“盈利难”强统筹求突破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拓展省外市场。市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办组织市内4家重点食品企业参加秋季全国糖酒会,根据参会情况,帮助企业巩固宣传效果,落实有意向的经销商,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要。
拓展企业销售平台,组团参加春季全国药交会。组织10家医药企业参加第73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参展企业与多地企业、代理商进行沟通洽谈,企业普遍对此次药交会取得的效果表示满意,各参展企业与350多家企业及代理商进行洽谈,达成意向性合同150余个,达成意向性销售2390余万元。
下功夫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息烽县主要领导带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以黄南武、叶老大为代表的息烽辣子鸡特色食品企业开展调研,现场办公,了解辣子鸡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关于加快全县辣子鸡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壮大发展目标,在全县形成产业推进、整体联动的格局。贵阳市工信委及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多次实地调研,并请专家制定《打造息烽辣子鸡特色食品产业群方案》。通过实行“保姆式”贴心服务,在土地征拨、矛盾纠纷排解、电力报装、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及时支持和服务。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各类博览会等招商平台进行积极推介,进一步创新息烽辣子鸡特色食品的销售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切实提高息烽辣子鸡的知名度。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民企做大做强。为增强贵阳市工业品牌管理能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和价值,市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办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已有贵州西牛王印务公司等十余户民营企业纳入省2015年工业品牌培育试点名单。
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利用贵州电子商务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扩大网络销售渠道。1至8月,白云区引导和推动区内民营企业四方粮油、黔禾米业、融鹰管业、赛诺管业等企业入驻京东贵州馆进行销售业务,另外还引导和推动开国酒业、鉴牌酒业等民营企业入驻多彩贵州电子商务云进行销售业务。
破解“创业难”出政策强扶持
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切实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
10月,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关于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引进和培养、电商能人创业支持、电商企业就业扶持、电商服务平台搭建五个方面,提出十三项具体优惠政策支持全市电商产业加快发展。
“贵阳众创网”(www.gyzc.gov.cn)于8月28日上线试运行,该网站聚焦贵阳市最全的创业创新信息,整合人社、工商、税务等40余个政府部门单位的创业政策信息,解决信息碎片化问题,围绕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相关理念,构建政策·公告、众创资讯、众创资源、众创项目库、众创梦工场、办事指南六大功能板块,搭建起一个创业、项目、专家和资本的有效对接平台,给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至10月,全市累计筹集创业引导资金3150万元,征集创业项目95个,发放一次性创业奖励485.6万元,涉及1214户;自主创业场租补贴759.2万元,涉及2551户。
破解“用工难”鼓实劲办实事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去年出台《关于支持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产业发展的意见》,从人力资源服务、技能人才提升服务、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十项具体优惠政策措施支持全市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产业加快发展。在此基础上,今年配套制定了《关于协助大数据及相关产业企业招聘员工的职业介绍补贴申领办法(试行)》,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助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产业企业招聘员工。
深入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行动”。一是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全市共举行专场招聘会14场,提供岗位31701个次,达成意向635人;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319人实现就业,帮助319名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走访慰问困难人员226人,发放慰问金11.3万元。二是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活动,市共举办82场现场招聘会,本地企业共吸纳农村劳动者22846人就业,跨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成功794人,共组织2198人参加技能培训,1086人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劳动维权和法律援助服务14063人次。三是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市人才服务中心(市人力资源市场)组织开展公益性人才招聘会11场,共组织招聘单位2948家次,提供岗位5.1万余个次,达成就业意向8308人次。同时,还在网络、委托和报纸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
■服务企业案例
通过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贵阳市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不留死角,积极为民营企业开展专项服务、精准服务、贴身服务,及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大量的燃眉之急,有力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例如,市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办了解到贵州富巨炉具有限公司新生产用地存在三个高压电杆移出延滞问题后,立即会同相关部门与承接迁改工程的单位联系,查明情况,督促该公司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线塔迁改工程,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新生产线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贵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成绩单
当前,贵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占比扩大、产业升级、环境优化、贡献突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占比扩大。2014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250亿元,占比达51%。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44%增至2014年的51%(全省平均占比46%);民间投资近19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以上;新增就业近23万人,占全社会新增就业人数的85%以上。
——产业升级。民营经济由原来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加工配套产业和吃住行等传统服务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涌现涵盖大数据和大健康产业的益佰制药、泰邦生物、朗玛科技、东方世纪、航宇科技、雅光电子等一大批民营经济升级版代表企业。
——环境优化。政策、基础设施、融资、创业等环境不断优化。2006年成立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2014年5月出台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政策的升级版——《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体现了有亮点、有突破、可操作原则。交通、物流、园区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不断改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2014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8万户,其中非公企业8万户,个体工商户20万户。民间注册资本2233亿元,占全省28%。
——贡献突出。民营经济为解决城乡就业、提升地方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全市民营经济国税地税合计327亿元,贡献了64%以上的税收,比上年增长28.7%;全市民营经济新增就业20万人,比2012年增长116%,占全市新增就业的85%。
预计 2015年全市
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370亿元
市场主体35万户
注册资本3000亿元
民间投资完成2000亿元
新增就业2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