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400万中小学生吃上营养餐

24.09.2016  18:02

  贵州省自2012年3月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如今已实现了营养改善计划以县为单位覆盖全省。全省1.3万余所农村学校400万中小学生吃上了免费可口的“营养午餐”。

  为此,中央和省财政累计投入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20亿元。

  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就餐难,此前长期影响贵州省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该计划启动以来,贵州省已构建“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农村学生营养餐实施体系。经过四年的努力探索,贵州省让农村学生彻底告别在校“吃饭难”的历史。

  全力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9月12日中午,正是开饭时间,铜仁市十一小学的“书香食堂”和往常一样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在陪餐教师的陪同下开始文明进餐。“小朋友们要注意卫生,不能挑食。”陪餐教师谭亚玲不时提醒。

  该校位于铜仁市碧江区城郊接合部,就读学生多为民工子女。“由于父母无暇照顾,此前许多学生没有养成吃午餐的习惯,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谭亚玲说。

  2012年,该校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们吃上了免费的“营养午餐”。记者在食堂的“每周供食食谱”上看到,食堂每天为孩子们准备了三菜一汤的“营养午餐”,荤素搭配合理。

  “为了让学生们合理膳食,碧江专门打造了学生营养餐管理智慧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碧江区教育局局长杨长印告诉记者,该平台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了营养摄入量标准并且进行营养餐数据分析,学校可通过该平台的推荐制作适宜不同学生的“营养午餐”。

  铜仁市十一小学校长万国礼扎根基层教育数十年,对于“营养改善计划”对农村学生带来的改变深有感触。

  “以前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午餐就是吃一点从家里带的干粮,营养不良现象十分普遍”,万国礼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四年以来,许多学生苍白的脸开始红润了起来,上课也精神了许多。

  翻开十一小学学生体质检测报告,记者看到该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该校学生营养状况、身高、体重、爆发力和耐力等五项指标都有了明显变化。

  “不仅是体质上的变化,学生的成绩和行为习惯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万国礼补充道。

  据了解,为确保“营养午餐”真正做到营养丰富,贵州省实施学校食堂自办自管。因地制宜建设了1.3万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并回收对外承包的3000余个食堂,严格按照公益性、零利润原则由学校自办自管,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样一来,国家花的每一分钱都能‘吃’到学生嘴里。”杨长印说。

  要营养更要安全

  9月21日,走进铜仁市碧江区云场坪小学学生食堂,只见食堂干净整洁,食材干净新鲜,学校还配有专门的消毒设备为餐具消毒。

  “学校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随时保持食堂的干净、卫生、清爽、明亮、整洁,保障正常运行,最大限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校长韩正坤说。

  一直以来,学生食品安全都是学生家长关注的热点,也是贵州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营养午餐”安全,贵州省相关部门可谓“下足了功夫”。

  “营养午餐”的安全,食材安全是关键。对此,贵州省建立了食材“四统”采购模式,即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统一配送。县级政府将粮、油、蛋、肉等大宗原材料纳入“四统”,只允许少部分鲜活产品、零星原材料由学校自行采购,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贵州省还建立了严格的公开公示制度,所有学校设置由省统一模式和内容的营养改善计划公示栏,公布省、市(州)、县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反映,第一时间处理存在问题;公开就餐学生名单、原材料采购费用和饭菜价格等,资金使用透明看得见。

  此外,每年贵州省各级教育、卫生、食药监等相关部门都要对学校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规范学校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留样、消毒等各个环节,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着力打造营养改善计划升级版

  目前,贵州省已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初步目标,但这不是贵州省“营养改善计划”的终点。下一步,贵州省将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贵州特色”营养改善计划升级版。

  在此过程中,贵州省将积极争取设立专业管理机构,努力实现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的专业化。同时,继续加强食堂建设,按照“保基本、兜网底、补短板”要求,推进学校食堂扩容改造,完善功能设施设备,更好地满足营养改善计划供餐需要。

  据了解,贵州省还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争取实现食材全部实行“四统”,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搭建校企校农合作平台,充分发挥营养改善计划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用;鼓励做好“加法”,发挥政府和家庭在增进学生营养健康中的两个积极性;全面落实地方财政投入责任,督促各地合法用工,建立工勤人员保障机制。

  此外,贵州省还将创新管理方式,鼓励各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营养改善计划全过程实施全程即时监管。(记者 谌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