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刷新的记忆
不断刷新的记忆
——织金经济发展报告
织金在变,如箭离弦。
一眨眼,便再也找不到记忆中的昨天。
“记得三甲大道与绮陌大道的交叉处,原本是一片荒芜的山坡,想不到现在变成了这么大的一个城市综合体,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旁人的视野,往往很独到,也很客观。
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织金巨变的话,那么以下一组组数据便是佐证——
织金县县城面积从9平方公里扩展到45平方公里,可容纳50万人,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27.65%上升到2013年的32.55%;
2013年度实现生产总值107.56亿元,比2011年的74.20亿元增长44.96%;财政总收入完成30.53亿元,比2011年的16.22亿元增长88.22%……
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421元,比2011年的4029元增长34.5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756元,比2011年的15275元增长22.79%;
2013年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170.5亿元,比2011年的81.9亿元增长108.19%;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68亿元,比2011年的88.63亿元增长152.38%;旅游总收入完成33.66亿元,比2011年的26.70亿元增长26.07%……
织金之变,得益于一往无前、快马加鞭。
纵览织金全面发展的宏大景象,聆听织金加快发展的铿锵足音,追溯变化及成果的根源所在,织金决策层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感受是: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主攻,实行重点突破,发挥龙头引领,扩张了强县富民活力;新型工业化引领、规模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速、旅游特色化补充,找准了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基础设施先行,保姆服务跟进,全面推进落实,统筹协调发展,奏响了经济社会提速转型发展的新乐章。
织金县委书记崔英魁说:“转变观念、坚定信心,知耻而后勇、奋发而有为,这是一个地方发展最根本的根本、最基础的基础。织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准确的发展定位和县委、县政府一系列强而有力的发展思路、政策和措施。”
这话确实不假。
上任伊始,崔英魁就看准了织金发展的病症所在:发展环境不优,干部慵、懒、散、慢、浮;思维不活、思路不新;执行力不高、落实力不强。
找准病因后,2012年年初,全县加快发展大会、招商引资大会紧锣密鼓进行,全县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紧急出台,看似务虚,实则务实,新旧发展观念在强烈碰撞下大浪淘沙、尘埃落定。
工业,不应只是卖煤炭,产业链要建起来,附加值要提起来;农业,不应只是种稻谷玉米,规模要搞起来,特色要亮出来;旅游,不应只是盯住门票,配套要强起来,商贸要活起来;这是思想的解放,这是观念的更新——
凭实绩用干部,以发展论英雄;能者就得上,庸者必须下,平者一律让;三步并作两步,一天当成两天用。
于是,一套套组合拳接连出击——
与重庆南岸区、山东青州市、河北大名县、辽宁抚顺市签订友好合作协议;选派干部到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挂职锻炼,引进3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到织金工作;赴山东、重庆、广东、江苏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数十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几十个,总金额近千亿元;东伟服装、凯马汽车、九丰蔬菜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解决就业好、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相继落地;织金洞争创国家AAAA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有序进行,投资5000万元的织金大峡谷景区于2014年9月建成开游,与黄果树景区联手打造西部旅游黄金线路;规划投资120亿元的织金电厂一期项目正在进行烟囱、主厂房、冷却塔修建及锅炉等机械设备安装,年内可实现并网发电;规划投资540亿元的煤化工项目征地搬迁工作已全面完成,安置区建设工作已进场开展;规划投资138亿元的磷化工项目已完成化工厂项目1300亩场平工程;180万吨/年的戴家田煤矿于2012年3月进场开工建设,240万吨/年的肥田煤矿预计2014年12月建成投产;全县已建成园区面积15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70万平方米,入驻百亿元以上项目3家,10亿元以上项目11家,亿元以上项目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工业总产值95.96亿元。
2013年5月28日,总投资10亿元的华桂钼镍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解决近1200人的就业。
同年,九丰蔬菜建成投产,织金建成了贵州省排名第三位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全县发展精品蔬菜种植13.8万亩,10余万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华丽转变。
东伟服装建成投产,带动水洗、胶印、绣花、拉链等产业入驻发展,实现就业10000余人,织金百姓不用再到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打工,实现了家门口打工挣钱,减少了“三流”人员,促进了社会和谐。
目前,织金正在把发展的值域放到无穷大,三年进入全省经济强县、五年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将不是神话。(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