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业厅专家测产验收天柱油茶标准化栽培示范项目
10月27-28日,受省林业厅委托,省林业科技处江萍处长、江杰副处长率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潘学军、省林调院研究员徐海、黔东南州林业局研究员宋盛英及省林科院相关专家一行到黔东南州天柱开展油茶标准化栽培示范项目现场测产验收。
2010年以来,天柱林业局共承担了3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其中:在白市镇三间桥村幸福湾和社学乡平甫村壕老朴营建油茶高产新品种示范林506亩,在瓮洞、社学、邦洞、蓝田、江东、高酿6乡镇创建了油茶标准化示范区4000亩。为客观真实评价油茶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和标准化栽培示范效果,认真总结适宜贵州山地特点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验收专家组根据项目建设布局,认真听取承担单位对项目实施情况介绍后,确定对2010年新建的“白市4号”等油茶优良无性系推广示范项目白市幸福湾312亩基地和2013年实施的全国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邦洞杉木冲120亩基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在两片油茶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验收现场,专家组均采取随机抽样方式确定3个调查点,再设置10×10m调查样地实测林分单株生长量、结实面积和鲜果产量,并按贵州区6%果油率标准测算单位面积产油量。通过现场实测,幸福湾5年生幼林亩产鲜果466.7公斤,折亩产油28.0kg;杉木冲6年生林分亩产鲜果668.7公斤,折亩产油40.12kg。按当地茶油市场价80元/kg计算,白市点幼林亩产值为2240元,邦洞点亩产值达3210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通过对天柱油茶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现场验收,江萍及专家们对天柱油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认为,在我省山区推广油茶新品种造林和相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提高油茶林基地标准化栽培与管理水平,油茶基地亩产值可突破3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对推进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支撑作用,对实现贵州贫困地区减贫摘帽助农增收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缓解贵州长期依赖进口食用油安全压力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