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应制定应对霾害具体方案
新加坡国会日前通过一项因应霾害的立法,新法内容涵盖广泛,将可对国内外造成霾污染的公司,提出民刑事诉讼和罚款,希望能做解决长期以来邻国森林大火导致烟霾、危害健康、影响经济成长问题的法源。这项法案将来能不能得到具体结果,还待继续观察和推动。但霾害的破坏力挥之不去,可谓使东南亚地区受尽困厄和极端无奈。星国会于今年旱季再度对霾害发难,是一种寻求突破的进一步表态,该能得到支持。
专家们指出,印尼居民烧芭火耕,让南洋一大片地区蒙尘,是一个具历史性而又无从有效处理、且情况愈来愈糟糕的问题。这回议题再度推出,当事一方的立场更清楚,但印尼复杂的土地法规、执政者的态度是否配合,是新加坡发声能奏效多少的关键。而且根据连年纪录,区域内无论对霾害採取什麽动作,包括单方或多边的,文的或武的,都不见能得到具体的回应。反而是霾害随年序深化,让抱着有些许改善希望的人士如同踢到铁板,充满挫折感,反霾害的发展令人感到遗憾。
在新加坡霾害立法通过前,东南亚国家联盟霾害委员会新加坡、马来亚、泰国和汶莱等5个成员国,曾于2013年7月17日会商预防印尼森林火灾的对策。当时印尼环境部长坎布亚表示,希望2014年初以前,能通过跨境霾污染协议,东盟国家中,只剩印尼尚未批准这项条约。但迄还未见到协议进程的下文,是否完成程序不得而知。不过各方对相关协议殷殷挂念,是求生灵生存环境的最起码希望,若跨境霾污染协议因故卡关,有其他抗霾污染立法出现,也是为环境永续发展而投入的行动,盼能由不懈努力而凝聚共识,促成反霾害的具体化。
霾害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3月下旬所发布的一项新报告说,每年全世界死于和空气污染相关的人数,多达700万人。由室内火炉和室外燃烧有机物、石化燃料所产生的细微粒子,含有肉眼所看不见的硫化物、硝酸、氮氧化合物、黑碳、灰尘,溷进空气,造成污染,便是当前单一最大宗环境卫生的危机。每个人都靠呼吸存活,经由器官使细微粒子深入肺部积存,造成过敏,无人可避免。也有科学家将心脏发炎导致慢性病或心脏病,归咎于受空污影响,显然对人体多有不利。
世界银行公布的报告,对霾害破坏经济发展,也有轮廓性的陈述,在2013年7月印尼霾害期间,举凡资源应用布署、大片森林和资产毁于火损、观光客却步、国内外贸易停滞等,推估经贸损失高达数10亿美元。此外,1997-1998年间霾害,造成东南亚地区经济的总损失,约90亿美元。如果火耕出现在目前,以东南亚的人口、物产、资源大量增加,损失几无从换算。所以区域内防引火烧芭造成霾害,所投下力道更当数倍于往昔。
东南亚使用的火耕种植,是非常早期的种植方式,主要是由于简便。山区面积广大,採用人力电锯都不合效益,且透过烧掉剩余的农作物,肥料能迅速回到土壤。农民烧完一片山林,换烧另座山林,若干时日后再回来利用,一举数得。但是现在大面积烧森林,烧掉的树木植物和生物栖息地,远超过农作物本身,火点动辄上千个。所以每年旱季火耕,烟雾笼罩,若迟不落雨,西南风吹拂,空气品质、能见度、交通安全都极差,加上经济和居民身心负荷,霾害不除,就难说是现代环境。
东盟单一经济体已呼之欲出,东盟的决策层长久以来一直展现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雄心壮志。但对霾害处理反覆争议,却仍束手无策,会议虽不断,霾害竟变得比发展中国家还要严重。不仅让涌来的外国客讶异,也让在地居民加深不安,东盟各界何不集思广益,找出适当的除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