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5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如期完成年度目标1034亿元

27.12.2014  09:35

发展改革注重创新经济持续保持稳健

【回眸2014·点击江苏经济】

编者按时光荏苒,转眼岁末。这一年来,江苏经济外部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内部则承受着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与希望。本报自今日起,联合各厅局及行业协会进行数据分析及采访总结等,对江苏经济的方方面面做一个梳理和回顾,希望能给行进在改革途中的企业和读者带来思考与启发。

2014年以来,省发改系统共取消和下放了49项核准权限,年初和年末两次修订投资核准目录,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出台了《投资核准管理办法》,赢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在昨天举行的全省发改工作会上,江苏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对2014年的系统工作做了回顾,并对2015年的发展改革重点提出意见和部署。

服务业及新兴产业投资增长

陈震宁表示,作为全省履行经济体制改革指导和推进的综合协调部门,省发改委2014年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比如规范发展融资市场,在强化核查、防控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基础上,创新企业债券品种和发行方式,发行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目前,投资仍是推动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为此,2014年,省发改委强力推进省级200个重大项目,并加快实施国家7大类重大工程涉及我省58个专项;拓展民间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20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4300亿元。同时,积极推动产业的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发展,精心组织年度省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放具体工作,以鲜明的导向带动社会投资达150亿元,预计今年全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将增长15%左右。

提速服务业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又一个引擎。2014年,我省深入实施了“十百千”行动计划,加强对新兴服务业和区域特色服务业项目的引导,省级150个重大项目进展良好,如期完成年度计划目标1034亿元。并培育了一批高质量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预计全年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2300亿元,吸纳就业人数200万人。积极实施了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深入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继续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20.7%,对全省的投资增长贡献达到65%左右。

此外,我省重点打造的100家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了先进制造业集聚集约发展。支持重点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年内,仅发改条线争取到位的涉农中央预算投资就达28亿多元。

区域平衡与民生经济进一步改善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里,省发改委注重统筹协调,展开新一轮区域发展布局。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得到深入实施,目前,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终获国家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不断的支持和推动下,苏中苏北地区发展得到振兴。苏中重点推动沿江地区转型,苏北则重点推进了6项关键工程,提升南北共建园区建设水平,苏北地区预计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2000个,新开工项目和实际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14%和20%。

据介绍,2014年,我省民生和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省发改系统除参与制定并落实城乡居民增收的28条政策措施外,全年争取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中超过75%用于了民生实事。仅省内棚户区改造,今年以来共争取到的中央预算内资金就近14亿元。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是民生工程的重要部分。我省在推动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上也全力以赴。由省发改系统参与制定实施的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年度共关停小火电机组约65.5万千瓦,全年通过节能审查共核减标煤73万多吨。目前,我省徐州获批国家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苏州、泰州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南通、张家港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镇江市被列入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明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的发展之年,记者获悉,我省不少指标将做一定幅度的下调,这既有利于继续保持全省经济的稳健增长,也可兼顾扩大就业和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留出空间。陈震宁在会上强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是江苏最大的机遇,发改系统将全力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继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落实创新驱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和以网络购物、研发设计、总部经济、软件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集成应用、关键材料升级换代等15项重大工程和28个重点专项。

江苏经济报记者陈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