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明年将迎来5个自治县周年庆

05.12.2016  21:34

  11月4日,沿河自治县召开“两会一节”暨脱贫攻坚推进大会,这标志着该县承办铜仁市第六届旅发大会和举行县庆30周年庆祝大会正式进入倒计时。

  新中国成以来,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建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有自治权利和地位的地方行政单位。各民族同胞把自治地方成立的日子看作是自己的重大节日,按照民族的传统习惯,举行隆重热烈的庆祝,借以表达他们拥护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热爱党和政府,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除了沿河自治县将于2017年迎来30周年县庆以外,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也将迎来30周年县庆、三都水族自治县则迎来60周年县庆。目前,仅看到沿河自治县和务川自治县在部署30周年县庆相关工作,其他自治县还未有动静。

  “十三五”是我省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民族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尽管上述5个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脱贫攻坚一直是各民族自治县的首要工作。各自治县将利用县庆掀起新一轮的产业脱贫,扩大各自朋友圈。

务川自治县龙潭村手鼓舞

建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

  在沿河自治县“两会一节”暨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上,该县明确14个工作组及60个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并全面部署了“两会一节”前期相关筹备工作。

  中共沿河自治县委书记任廷浬在会上要求,全力以赴将“两会一节”办出特色,抓住旅发大会带来的发展前景,通过大会推动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多形式做大旅游产业,让沿河深埋多年的丰富旅游资源和美丽自然景观完美呈现,力争将“两会一节”办得高端、大气、有特色、有影响力。

  同样,11月15日,中共务川自治县委书记杨游明在参加第六届遵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表彰暨自治县成立30周年县庆活动动员大会召开表示,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十项决胜行动”,强势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全面夯实民生基础,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真切感受到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来的发展成就。

  “选择到务川发展这步棋,我们走对了!”眼见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有望,贵州贵农建丰现代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丰对当初的抉择更加坚定。

  王建丰坦言,“公司发展了,才能拿出更多资金向扶贫方面倾斜。”作为一家全产业链农牧企业,贵农建丰公司多年来已免费为贫困户发放9000多只优质种羊,带动196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今年以来,务川自治县采取退出程序抓规范、因户施策抓精准、样板创建抓示范、易地扶贫抓搬迁、外力支撑抓帮扶等五个方面助推脱贫攻坚。

  按照务川自治县的计划,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突破16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保持20%以上增速;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30%以上增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保持20%以上增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200元、14000元,年均增长11 %和12.8 %。2017年实现精准脱贫,2018年建成全面小康,2021年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30位,跻身经济强县行列。

  而三都自治县,“十二五”期间,该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末的16.87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8.12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由50.05%降至25.26%。

  “8.12万人口的脱贫任务,就意味着从现在起平均每天大约需要脱贫51人,时间紧任务重,仅靠扶贫部门很难让群众彻底脱贫,我们要汇聚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三都自治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中共三都自治县委书记梁嘉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1234567"总体发展思路,用“五个思维”建好“五个三都”,即用世界思维,建好开放的三都;用逆向思维,建好创新的三都;用辩证思维,建好协调三都;用底线思维,建好绿色三都;用系统思维,建好共享三都。全力推进三都自治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

民族旅游的缩影

  不可否认,5个民族自治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很重。各民族地区在结合实际,谋划脱贫攻坚举措时,它们的共同点是打出自己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产业。

  近年来,务川自治县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倾力打造“草地军魂·梦回长征”“仡佬的世界·世界的仡佬”“洪渡山水·不夜之旅”三大文旅品牌,以“旅游+”的理念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将务川建成“渝黔人文旅游新区、中国仡佬文化中心。

  “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我有着切身感受,随着项目不断推进,给群众带了诸多实惠。”道真自治县大磏镇文家坝村村委会主任雷开伦说。

  据介绍,投资300亿元的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度假区项目落户大磏镇文家坝村,村支两委本着项目带动、产业助推、人民齐参与的措施,积极推进脱贫攻坚进程。

  “十二五”期间,道真自治县旅游产业持续升温,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隆兴花园、洛龙大塘等乡村旅游成效明显,建成乡村旅游接待点80个,实现旅游收入24.1亿元。

  在三都自治县,正大力推进“水都、酒都、商都”新三都建设,创新打造水民族、水文化、水生态、水经济、水乡村、水产业,加快推进水族圣山、百里水寨、千神部落园等景区景点建设,将“水”文章做足做透,将“水”文化打造成为世界级名片,努力到2020年把三都建成中国贵州南部的旅游窗口。

  11月15日,印江自治县印发《印江自治县深化改革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点推进旅游+产业,旅游+美丽乡村,实现农旅一体化,乡村旅游全域化。

  沿河自治县未来五年,将依托五张“国家级名片”和“画廊乌江·山歌沿河”形象品牌,坚持山地旅游基本定位和全域旅游理念,围绕“一江两园三镇四区”旅游构架,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旅游酒店、乡村客栈、星级乡村旅社,加大旅游商品开发促进旅游消费,加快游客接待中心和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升级发展,着力打造“休闲型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县”。到2020年,实现接待旅客7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1亿元以上。

  不论是务川自治县和道真自治县,还是沿河自治县和印江自治县,都是民族文化与旅游联姻的缩影。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梵净大山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拾蛋

特色产业连接山里山外

  5个自治县中,尤为以沿河自治县的地方生产总值最高,达84.55亿元(2015年产值),比上年增长12.9%,“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长14.9%。

  而在其余4个自治县,印江自治县在2015年完成生产总值71.4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3%;务川自治县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8亿元,年均增长17.41%;道真自治县在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33亿元,同比增长15.5%;三都自治县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91亿元,年均增长15.21%。

  从经济增速上看,五个民族自治县发展迅速,最高达到17.41%,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沿河自治县,更是有望在2017年突破100亿大关。

  除了三都自治县距离省会贵阳相对近以外,其余4个自治县分处我省东北门户。如何立足从“边沿”变“前沿”,4个自治县都在着手谋划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为取向,民族地区将改变“深处大山”的观点。

  要融入长江经济的前提在于交通的改善,当下,我省东南西北进入高铁时代,通江达海不是奢望。除了引进来,如何让自身特色的产业走出去?这是5个民族自治县的机遇和挑战。

  为此,首当其冲就改善境内交通网络,前不久,三都自治县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投放9.6亿元贷款资金,主要用于三都县农村道路设施建设。该项目建设覆盖164个村,其中141个村为贫困村,23个村为非贫困村。此举将推动三都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有效深化城镇化带动战略,助力三自治都县经济转型升级。

  就沿河自治县而言,该县结合“两会一节”(即“铜仁市第六届旅发大会,沿河自治县庆30周年庆祝大会和第八届乌江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兴建60个项目,将为与会嘉宾展示独具特色的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另外,沿河自治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牢牢树立“大生态”发展理念,把经济发展融入生态文明先行先试示范区建设,着力提升“大健康、大旅游、大服务、大能源”四大产业。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县域经济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该县中界镇孙家村杨秀举以前一直在外务工,一次回家过年巧合遇县农牧科技局和镇政府来村里宣传种植养殖业,在政策的帮助下,他不但栽培了10余亩空心李,还发展了1万棒食用菌。

  “近几年来我一边生产菌,一边培植空心李,把菌渣用来作李树肥料,现在已经全部挂果,政府还帮我们做包装在网上销售,每年的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现在平房修好了,车也买了。”杨秀举讲述起他的种植经历。

  杨秀举的经历,在其余4个自治县,乃至我省其他民族地区类似很多,这得益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关怀。时下,民族特色产业连接着山里和山外。

【县域介绍】

三都水族自治县

  1957年1月2日成立,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全县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2015年全县总人口39.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5.71万人,水族人口24.38万人,占总人口的64.2%,全国57%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国道321线横贯县境,是西南省区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桂林、贵阳、昆明达樟江国家级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旅游线路上最便捷的通道。

  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跻身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30位,排全省少数民族自治县前3位。

  ——中共三都自治县委书记梁嘉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1987年11月23日成立,隶属铜仁市,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乌江中下游,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全县辖总面积2468.8平方公里,2014年总人口66.84万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6.2%,是全国四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贵州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

  今后,我们将立足沿江、沿边区位条件,加快把传统眼光中的“劣势”变成现实区位优势,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深化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着力建设内陆沿江开放高地,加快建设同步小康进程。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长何支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987年成立,隶属铜仁市,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总人口44.5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1.15%。印江是贵州历史上建县较早的县份之一。其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核心区域,是贵州省重点打造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点和连接成渝经济圈的桥头堡。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各乡镇(街道)、各村要把产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遵循群众发展意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瞄准市场选准产业,选好企业、选好大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等在产业扶贫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中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田艳11月19日到20日到刀坝、天堂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要求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1987年11月成立,隶属遵义市,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全县面积2777.59平方公里,总人口43.5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5%,是中国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

  2017年是自治县成立30周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关键之年。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县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为实现2017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建设乐活务川作出新贡献。

  ——在务川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务川自治县人大副主任杨江燕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表示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1987年11月成立,隶属遵义市,以汉代学者尹道真得名。黔中经济区连接成渝经济区的“结合部”,是黔渝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全县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5万人。其中仡佬族17.04万人、苗族9.7万人。道真素有“仡佬故土”之称,是全国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

  今后五年,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2018年,贫困村全部出列,按照国定标准退出贫困县序列,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建成县强民富生态美的新道真。

  ——中共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刘东明在中国共产党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时表示

【记者观察】

县庆为民族文化传播造势

  民族自治地方在成立逢十周年时举行庆祝活动,是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惯例。举办这些活动,对于总结自治地方发展和建设的经验,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法规,宣传民族自治地方各方面的成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加强民族的团结,有着积极的作用。

  根据我们党一贯坚持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双增双节”的精神,在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时,举办庆祝活动,要做到既庄重热情,又节俭朴素,不搞形式主义,不铺张浪费。庆祝活动的内容,主要应是:有计划地、扎扎实实地为自治地方各民族人民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促进民族团结;认真总结和改进工作,促进自治地方的发展进步;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政策,鼓励各族人民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做出贡献。

  我省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省份,近年来各少数民族同胞依托节庆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广民族文化、风俗、产品,为让世界聚焦多彩贵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7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将迎来逢10周年大庆。5个自治县的民族文化将在县庆上集中得到完美展现。

  节点也是新起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各民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站在新的节点,分享丰收喜悦的同时,我们依然要认清形势,奋发图强,力争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