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互联网银行”揭开面纱
继“腾讯系”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之后,背靠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的浙江网商银行25日在杭州开业。至此,中国两大互联网巨头阵营里的网络银行均揭开面纱。坐拥数亿互联网用户,中国首批“互联网银行”将带来怎样的效应备受瞩目。
据介绍,浙江网商银行注册资本40亿元,由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等六家股东发起设立,以互联网为平台,面向小微企业和消费者开展金融服务,模式是“小存小贷”,主要提供20万元以下的存款产品和500万元以下的贷款产品。未来将推出独立的App应用。
浙江网商银行是首批5家民营银行中的最后一家获准开业的银行,但却是最早正式开门揖客的网络银行。尽管目前不能开户、也不能存款,但它将力求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走出一条具有互联网魅力的轻型银行之路。
“最早有做银行的想法是1992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当天在开业典礼上说,“那时候我工资只有100多块钱,办海博翻译社要借三万块钱,花了三个月时间,没有抵押,借三万块钱之艰难我是没想到的。那时候我想,如果有一家银行能专门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能帮助很多人成功。”
作为前海微众之外的又一家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做中国小微企业客户数最多的一家银行”。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说,希望五年内覆盖到1000万的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
“技术驱动”是另一个标签。区别于传统银行,走“互联网银行”路线的网商银行将不设实体网点,不经营现金业务,而是通过网络数据对个人信用进行分析,运行业务。
在网商银行300多名员工中,三分之二是科技人员,从事数据建模等工作。而无论在国有大型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中,科技人员的比例也就是10%左右。
“网络银行就像一家有牌照的技术公司,在降低整个银行成本运营方面,技术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网商银行首席信息官唐家才唐家才说,网商银行发放一笔贷款成本不到2元钱,而传统线下单笔成本则在2000元左右。
“一个互联网金融企业,核心点是风险控制。网商银行的核心能力是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俞胜法说。
蚂蚁金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三家小贷公司累计服务了160万小微企业客户和网络创业者客户,累计放贷超4000亿元,不良率在1.5%左右。这套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开始输出,最初对阿里推荐的贷款客户心存疑虑的银行,也开始试着接纳大数据模型下推荐出来的信贷客户。
从中国刚刚起步的互联网银行来看,不论是腾讯系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还是阿里系的浙江网商银行,都尚两道坎要迈:一是不能远程开户,互联网银行难以施展;二是基于数据开放共享的信用体系建设。
业内人士建议,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公共数据的逐步开放,帮助互联网银行识别客户身份,降低信用风险,提高技术驱动、普惠金融的效率。
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两家网络银行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依靠同业合作,搭建平台谋求发展,因此两家网络银行都在和传统银行积极保持着合作关系。
腾讯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手机QQ月活跃账户突破6亿关口。如果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等小贷类产品能抓住这一群体,前景将不可限量,更别说未来该行产品还会逐步扩展至微信等应用上。
网商银行也不甘示弱,借助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未来网商银行的金融产品将有更多机会嵌入多种交易场景。另外,蚂蚁金服的小贷业务已经累计服务140万家小微企业,放款近4000亿元,不良率低于2%,为网商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积累了丰富经验。
此前,微众银行已与华夏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包括同业授信20亿元、共同发放小额贷款、联名发信用卡、代售理财产品等多项合作。同时,微众银行还在和东亚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协商合作事宜。网商银行业也选择开放自身平台,正与不下十家中小型银行进行沟通,并与保险、信托等机构洽谈合作。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基于对互联网特性的思考,无论是微众银行还是网商银行,都把自家银行定义为一家互联网平台,把大众客户、小微企业的需求与金融机构链接在一起,而非提供大量产品给客户。(记者张遥、吴雨、李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