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区多功能农村党小组活动室见闻
去年以来,贵阳市乌当区将农村党小组活动室建设列入“2015年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在人口相对集中、党员人数较多、距村委会所在地较远的村寨建设44个多功能党小组活动室,活动室集学习教育、道德宣传、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法律宣传功能为一体,覆盖了84个自然村寨,惠及村民1.8万余人。
今年79岁的钟朝明是新场镇达古村改扭党小组中年龄最大的党员,过去参加党小组学习生活会得爬坡到1.5公里外的村委会。因为年龄大,路途远,很多时候都没办法出席。
钟朝明所在的党小组共20名党员,60岁以上就有10人。像他这样因年龄和距离问题不能按时参加党小组学习生活会的党员不在少数。党小组的学习教育难以落实,部分党员缺乏经常性教育,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逐渐弱化,甚至出现一些党员违法违纪现象,党小组的功能和作用慢慢丧失。
此外,因没有固定场所,党小组开会就像打游击,今天去这家,明天去那家,没有归属感。
如今,改扭组住得最远的党员到党小组活动室也不过500米,开会也正规多了,一些涉及农村环境、安全等问题的整治也在党小组会议上得到推进和落实。
高新社区阿栗村栗木山党小组活动室门前,音乐四起,舞步传动,村民们正在高兴地跳着广场舞。据党小组长胡忠焕介绍,这样的情形在没有修建党小组活动室以前根本没有过。
栗木山组村民居住相对分散,许多涉及村组公共事业都由村民组长出面,加上以前村民组开展任何活动都不通过党小组,久而久之,村民心里只认村民组,而不认党小组。
党小组成员李小勇感叹,“没有认同感、荣誉感,做起事来根本提不起劲儿,有时甚至连党员的身份都不愿意亮出来。”
事情的转机还得从征地拆迁说起。栗木山组地处北京东路的延伸线上,由于拆迁补偿谈不拢,施工进度一直推不进。施工方找到村支书曾晓平,希望村里能配合做村民工作。曾晓平本身也是党小组中的一员,她想借此机会,重塑党小组形象。
在和党小组长胡忠焕商议之后,对党小组里的成员定岗、定责,设置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岗位,积极在村民与施工方之间协调沟通,同时规定凡是涉及家里征地拆迁的党小组成员,都要作出带头示范作用。在党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征地拆迁得以顺利完成。党小组在村民中的威信也立了起来。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栗木山党小组还组织党员每周在党小组活动室轮流接待群众来访,收集和解决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全程代理员每周集中1天到活动室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民服务。
如今,村民们办什么事、逢年过节搞什么活动都往活动室跑,活动室的人气越来越旺!(彭美玉)
[责任编辑: 庞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