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着力产业开发 拓展增收渠道

08.01.2015  15:16

着力产业开发 拓展增收渠道

——乌当区实施精准扶贫纪实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8日电 虽是隆冬季节,但每逢周末,到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马头村松树林“住农家屋、观农家景、品农家美食”的游人不断。昔日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仅有50余户380口人的松树林村民组,利用生态优势,借助旅游扶贫示范点和美丽乡村建设,从2012年开始,办起了17家农家乐和乡村旅馆,配套特色果蔬种植,旅游业日益兴隆。今年仅旅游收入350多万元,户均7万元人均0.92万元,一举圆了小康梦。

    松树林是贵阳市乌当区在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工程中,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脱盆致富步伐的一个典范。截止目前,乌当区已超额完成了今年减贫3030人的任务。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开发 把扶贫项目做成致富产业

    “没有支柱产业,扶贫根基不牢,持久扶贫靠产业。”如乌当区扶贫办主任赵峰所言,该区创新扶贫机制,从过去“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将产业化扶贫与扶贫到户政策有机结合,以产业开发为扶贫的主攻方向,帮助贫困村寨和贫困户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以实施扶贫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集中连片发展,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今年由龙头企业引领实施的新堡、下坝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基地、百宜红香米、折耳根、黄金梨种植基地与新品种开发、新堡花卉盆景基地与乡村旅游升级、偏坡红心猕猴桃示范基地及农家作坊改造、下坝新桃林下养鸡及机耕道建设等11个重点扶贫项目,以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57.9万元为引子,吸纳企业投入上亿元,目前已全部建成投产,覆盖农户1323户4271人,其中贫困户196户533人。

    由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贵州威门药业下属贵州金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总投资1.1亿的元铁皮石斛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目前已完成产业投入7700多万元,在新堡、下坝建成了500多亩科研苗育及种植基地,使425户其中贫困户210户640人受益,今年户均增收2.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益。

    在乌当区,像贵州金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扶贫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已有13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贵阳新天和贵州威门药业分别在百宜、新场乡建起了苦参、四季红、头发蓼药材原料基地,带动农民种植中药材3000多亩,每年为农民创收2000多万元。贵州五福坊和贵州老干爹食品公司,分别在羊昌、新场、百宜建起了3000亩小米和万亩辣椒基地,为农民开辟了增收致富门路。

    扶贫模式创新,龙头企业带动,增强了贫困村寨干部群众产业开发意识,通过产业扶贫开发,乌当区已建成了3万亩中药材、花卉,7万亩优质水果,14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及83个特色养殖小区,不仅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培育出了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花卉苗木、地道中药材、特色养殖及休闲观光等六大农民增收致富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