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扶在了根上

11.12.2015  01:07

12月9日《贵阳日报》3版头条报道了开阳县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见闻,读后深受启发。开阳县的扶贫做法表明,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找对了路子,扶在了根上,帮到了点上,这种精准扶贫具有示范意义,值得借鉴。

开阳提供的经验,着眼于“精准扶贫”,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当地的综合态势,找到当地发展致富的“命脉”,将有限的扶贫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真正能为贫困户带来增收的产业上。即扶贫扶在根上,帮到点上。

现实中,有些地区扶贫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问题就出在不“精准”上,集中反映在扶贫开发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等方面。资料显示,有的地方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至于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等,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难以有效扶贫。

扶贫扶在根上、帮到点上,说到底,就是要通过“输血”,激活“造血”功能,达到这一目的重在授之以渔。实践证明,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结合所在贫困村实际,走产业扶贫路子,才能恢复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

总之,要想使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就要走出“输血式扶贫”、“救济式扶贫”的老路子,大力发展“造血式扶贫”、“产业扶贫”、“开发扶贫”,就要在产业发展上找出路,帮助制定体现特色、符合实际的产业规划,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筑牢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武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