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大力推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19.10.2015  11:28

 

      我省有毛南族和仫佬族两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63个,人口76257人。近年来,通过抓实项目投资、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等举措,大力推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一是抓项目扶持。2011-2014年,全省在63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累计投入专项扶持资金37414万元,实施了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等633个扶持项目,受益群众67733户272900人次,基本实现了“一减少、二达到、三提升”和“五通十有”,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飞良好局面。

      二是抓产业发展。按照“公司+基地+贫困农户”、“合作社+示范户+贫困农户”、“示范户+贫困农户”等发展模式,转变传统输血式、产业开发式扶持,以都匀茶叶、麻江蓝莓、凯里葡萄和惠水花卉等特色种植为重点,推动规划化发展,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多业并举、收入来源多点并收的良好态势,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截止2014年底,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146元,比2010年提高2737元,年均增长684元。

      三是抓文化传承。以仫佬族和毛南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为重点,对民族服饰、生产工具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挖掘保护。同时,积极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不断增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自信。卡蒲场河毛南族村建成28亩的毛南族风情园、文化陈列馆和文化长廊,被评为为全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列入贵州省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

 

平塘县卡浦毛南族乡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