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寨沙侗寨看乡村旅游扶贫成效
从寨沙侗寨看乡村旅游扶贫成效
贵州“特色”乡村旅游成品牌
一个人,一壶茶,在庭院里小憩或是在乡间小道上漫步,一呆便是一天,这样的“烟雨江南”里夹杂着市井气息却又超然物外的生活是时下青年们最为向往的生活情调,不同于文人墨客能寄情山水,他们工作之余追求别具一格的自然、纯朴一见钟情的美,江口县寨沙侗寨正是这样一个令游客一见倾心的地方。
寨沙侗寨位于江口县太平乡梵净山村,距梵净山山门3公里。穿梭于寨沙侗寨内,不用刻意去寻找风景,更不用刻意去感受侗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上,风格迥异的两层民俗木房,矗立于广场左侧的钟鼓楼,还有钟鼓楼旁几百年屹立不倒的楠木,斑驳的石板巷道,小桥流水等等都充满了故事,让一个个寻访者都陶醉在它的万千风情里。
然而,此般宛若世外桃源的水乡美景在多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地处梵净山腹地,虽然侗寨所在的太平乡梵净山村是梵净山景区最核心的村,然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在这里的侗家儿女世代以传统农耕为生,60余户人家中贫困农户占了近一半多。
水乡的蜕变源于贵州省实施乡村旅游扶贫。2010年,贵州省启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的意见》,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的财政扶贫资金扶持有条件的地方贫困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计划5年内,在300个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围绕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和生态休闲游等主题,加快形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体系。到2015年形成10个以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20个地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和100个各具特色的县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推动形成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生态休闲、特色农业等主题功能区,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龙头企业。
寨沙侗寨是贵州省第一批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的示范村寨,江口县抓住《意见》实施机遇,立足侗寨位于梵净山景区山脚的地理位置优势,将该村寨沙组百户侗寨作为重点扶持和推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来打造,规划建设百户侗寨旅游新村,动员村民在原址上撤旧立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每户建房有相应补助。除部分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外,该县整合多方资金融入侗寨民俗文化元素,为全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并组织村民进行农家乐厨师、服务礼仪、歌舞文娱等培训。
如今,侗寨里的每户农家都高高地悬挂着红灯笼,64户近300人几乎都吃上旅游饭,有的办起农家乐,有的经营小超市,有的在梵净山景区打工。依托梵净山旅游,他们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原计划赚一万,结果赚了两万多”说起去年“五一”长假的收入,快人快语的曹妹乐呵呵的说。曹妹名叫曹恩旭,是寨沙侗寨“曹妹山庄”的老板娘。因为旅游项目建设寨沙耕地几乎都被征用了,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崭新的寨沙侗寨,村民们围绕旅游业找到了致富路子。
“曹妹山庄”离寨门不远,两层的木房,四周用竹片做的围栏朴素简单,种着不少蔬菜,充溢着农家气息,她家的竹篱笆得到了全村的认可,已经在全寨普遍使用。曹恩旭爽朗热情,很多回头客都到她家吃住。“一次能接待4、5桌游客,从接待到做饭炒菜都是我一人。”勤劳的曹恩旭说。曹妹山庄有10个客房,17张床位,长假期间远远不够住,曹恩旭把客人带到别人家,“比住自己家的还要多。”曹恩旭说。
比起曾经食不果腹的日子,如今丈夫在梵净山索道公司工作,两个孩子在寄宿制学校上学,她一个人打理农家乐,曾在外地公司跑过业务、做过管理的曹恩旭忙并快乐着。
贵州素有公园之省的美称,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优良的环境为贵州发展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过去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民缺乏发展意识,守着青山绿水生活穷困的村庄数不胜数。如今,寨沙侗寨发展乡村旅游致富的故事在贵州已不再是新鲜事,乡村旅游产业遍布全省,成为山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近年来,贵州将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十大扶贫名片产业来打造,以自然生态、特色农业、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等资源为依托,把乡村旅游与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包括以生态景观、乡村风光为依托的城郊休闲型;以特色农作物观光、采摘为依托的农业观光休闲型;以自然气候为载体的避暑度假型;以特色资源为吸引物的乡村体验型;以民族村寨和古镇为特色的文化体验型等。
行走在贵州乡村,随意找间农家乐,吃上一顿家常菜,或是干脆找间民宿住下来,泡一壶茶,细细品味茶香,回味这一路的心情,或是会心一笑,或是静静思索,这种慵懒的生活正日趋时尚。
发展乡村旅游十数年间,贵州本土涌现出了西江千户苗寨,开阳十里画廊,安顺天龙屯堡,贵定音寨,湄潭、凤冈茶海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凭借独特的风土人情、秀美风景以“特”取胜,逐渐成为贵州旅游的知名品牌,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生活在大山地区的上百万群众因此受益。
记者手记
在深度游、体验游逐渐占据旅游主要市场的时下,生活工作之余到乡野田间寻觅一份自然宁静已成为越来越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上班族、老年人甚至是年幼的孩童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贵州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已有近4年的时间,全省乡村旅游扶贫点已有百余个,因着旅游产业带动,当地村民从事第三产业勤劳最终致富的故事屡见报端,乡村旅游已成长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贵州的大山、村落、民族风情给予了众多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游客在都市无法感知的归乡之感,诗歌意境里才能品味的高山孤独,小桥流水的温馨宁静、池塘边上小时候用来扎毽子的野菜叶子,这一切被赋予了乡村记忆的景象在贵州原生态的民居村落得到最完美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