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信用”能得几分?

30.01.2015  19:5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继1月初央行允许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后,近日,蚂蚁金融旗下个人征信机构芝麻信用开始在部分用户中进行公测,可以直观呈现用户的信用水平。

    最低350分最高950分,你的“信用”能得几分?可别小看这一个普通的评估数字,它不仅可以用作相亲时的衡量标尺,甚至能实现信用创造财富的梦想:只要达到相应分值,就能享受免交押金入住酒店、办签证不用再跑前跑后办理存款证明等“优惠”政策。

    我国在信用评估领域相对处于落后地位,征信机构处境也比较尴尬。原来个人征信主要服务于信贷系统,对个人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信贷业务方面。

    但芝麻信用等民营征信“开闸”后,情况会发生转变:针对个人信用的判定体系不再单一,而是渗透到生活的各项细节之中;个人征信数据采集从线下到线上转移,生活痕迹的记录不再困难。这些改变能够帮助征信机构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价,打出真正有说服力的分数,不仅能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信用结构作为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应该得到每个人的悉心维护,但由于传统征信机构受到资料收集困难的阻碍,导致未有过借贷、未申请过信用卡的人,学生、蓝领工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草根群体”的信用信息缺失。

    此次“线下转线上”的改变会将统计覆盖到数目庞大的网民,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群正是过去传统征信机构无法及时跟进关注的。当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社会信用体系的网也会织得更密更牢。

    公众担心,运用海量数据进行处理评估,个人信息是否安全。以往的信息泄漏事件,让用户的神经变得很脆弱。

    国家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征信机构都应严格遵守,将用户信息的保护作为重要职责。芝麻信用的做法就值得借鉴,比如“所有信用信息的使用一定是在用户知情和授权的前提下开展”,“信息的保存采用符合行业标准的最高要求”等等。

    当信用转化为客观存在的数字,必将更加规范公众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如果你能从自身出发,着眼于小事,就会通过信用的积累,创造更多财富。(张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