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全保驾护航的高原救护铁军带头人
十年奋斗耕耘,树立一面旗帜。他从河南本部外派到贵州十年,白手起家,仅用7年时间就把一支仅9人的辅助救护队打造成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专业救护队,并成为了贵州救护战线的一面旗帜。2014年12月7日,他应邀在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矿山救护专委会七届三次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他和他所带领队伍的成长经历被当做典型案例在会议上进行推广,与会专家称之为“永贵救护模式”。
十年利剑出鞘,斩获丰硕业绩。他和他的队伍四次参加贵州省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三次获得团体第一,连续三届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连续刷新贵州省参赛最好成绩,并于2014年摘得了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桂冠。
十年风雨兼程,守护一方平安。他把贵州当故乡,10年间他先后参与煤矿灾害、山林火灾、隧道燃烧、抗击凝冻等各类抢险58次,成功参与抢救遇险人员300余人。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十年时间里,韩亚州以其坚忍不拔的志向带领着他的救护队伍在云贵高原上,在贵州省大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毕节试验区的建设中,抒写着新时期救护领军人的风采。
勇挑重担,锻造救护铁军
永贵能源是河南省永煤集团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于2004年在贵州成立的。2005年5月,已过而立之年的韩亚州“北鹰南飞”离开家乡繁华的都市,离妻别子来到位于黔贵高原乌蒙山深处的黔西县金坡乡黔金煤业组建兼职救护队。
刚到的时候,看到眼前的景象,他和一起来的同事都禁不住地打起了寒颤,所谓的训练场就是一块荆棘丛生的山坡地,所谓的职工宿舍就是两间低矮潮湿且四处透风的简易石棉瓦房,既要存放救护装备又要住人,最多时一间石棉瓦房里住着9个人,就连存放救护设备的房间也铺上木板住上了队员,由于条件太艰苦,很多队员没有能坚持下来,他就自费四处招聘,一批一批如大浪淘沙,最终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意志坚定的队员得以保留。当时更为困难的是不少人向他们瞥来了质疑的目光,你们能把队伍组建起来吗?困难重重他没退缩,质疑面前他没埋怨,而是主动的挑起了组建队伍的重担。
为了使队伍早日走入正轨,验收得以通过,他就自己垫资4万余元积蓄,租赁一片山坡地,带领指战员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抡大锤、打钎子,劈山砸石、凿石填坑。晴天,高原强烈的紫外线,顶着烈日即便是面部、手臂晒得严重脱皮,他也坚持带着大家干。雨天,为了不影响施工他们用木头顶起彩条布,冒着暴雨,争分夺秒的干。
经过90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石头山最终变成了平地,他们建成了22间石棉瓦房、400多平方米的练习场地和演习巷道。作为一名队长,顶烈日、战酷暑,日复一日的凿山不止,别人都戏称他是当代愚公。
白天忙干活没训练时间,他就晚上组织训练。缺少必备的训练设施和设备,这难不倒他,训练使用的仪器是他用报废的负压呼吸器装入沙子改装的,训练使用的独木桥、爬绳架、单杠等训练设施设备是他带领队员们动手焊接的,创造条件来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效果。跟他一起工作9年的吴前桥说:“他干工作雷厉风行、说干就干,跟着他干工作大家充满激情。记得有一次参加全国竞赛,我们是下午接到的竞赛细则,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实战训练,他就带领我们按照竞赛细则连夜加班到凌晨2点多搭建好训练场地,确保了第二天的正常训练。”
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凭借这种战天斗地不服输的精神和从不向困难屈服的韧性和坚持,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救护队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救护铁军的羽翼日渐丰满。短短7年时间组建的救护队实现了三连跳,从兼职救护队到国家三级矿山救护资质、国家二级救护资质、国家一级矿山救护资质,创造了全国矿山救护的建队速度和奇迹。
一鸣惊人,带出全国冠军
“要做就做最好”,这是韩亚州的座右铭。2007年韩亚州首次带队参加贵州省第六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就获得乙组团体第一名,初露锋芒的永贵救护大队在他的带领下,在此后的贵州省救援技术竞赛中越战越勇,两次获得团体第一名,一次团体第二名。
当贵州救护队都以永贵救护大队为榜样的时候,韩亚州已经将目标瞄准了全国一流。由于他们竞赛成绩优异,2010年贵州省安监局、贵州煤监局决定由他们代表贵州省参加了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作为总教练,他是首次带队参赛就获得获得了两个单项三等奖、团体第九名,被誉为全国赛场上的一匹黑马。2012年再次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获得团体第四名,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同年12月,贵州省安监局、贵州煤监局联合下文,给韩亚州记个人三等功。
2014年,已连续三届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的永贵能源救护大队,最终获得团体第一名。闭幕式上,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亲自为他颁发了团体一等奖奖杯。比赛结束后他们先后被贵州省安监局、贵州省煤监局通报表扬。回去后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同志、贵州省安监局主要领导均做出重要批示,对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号召全省救护队向他们学习。
光鲜成绩的背后,谁又知道他有着怎样的付出?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时,最大的困难莫过于缺少全国大赛经验。不懂的地方他就向书本学、向网路学。如医疗急救项目为了彻底能明白他购置了大量书籍,翻阅的资料足有1米多厚,并且在网上下载观看相关视频。凡是不懂的他必须先弄明白了,再去向参赛队员进行传授。集训期间,他要求极为严格,每天训练完毕后,晚上他还组织大家学习竞赛细则不低于两遍,认真分析与研究,有异议的地方都用红笔圈起来,无论再晚他当天都会查阅相关资料或向有关人士虚心求教。
连续体能训练大家以往都是记录个人总时间,但他把连续体能分成了20余个小项,每个小项他都分开计时,采用这样的办法帮助每名队员分析各个环节存在的差距,提出改进意见。
他坚持和队员一起上训练场。模拟救灾项目每名参赛队员他都给设计出规范动作,只要训练不合格,他就陪着大家在训练场反复纠正,为此他们经常是过了饭点一两个小时还在训练场上。集训的时候是最热的7月,陪着队员一起站在烈日下的他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衣服不断被汗水浸湿,又被太阳晒干,再浸湿、再晒干。正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2014年,在距全国竞赛开幕还有不足80天的时候,硬汉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检查韩亚州心脏血管狭窄,医生建议立即手术,他却因怕手术影响最后的冲刺训练而选择了出院,刚刚到队的他一下车就直奔训练场,他向所有人隐瞒了病情,直到竞赛结束他才再次去了医院……“韩队工作起来很拼命,对自己要求极为苛刻,每次训练他都会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集训期间他病得那么重,但为了比赛他没告诉我们,竞赛结束我们才知道。”回忆起这件事的李远伟都会不禁的流下眼泪。
正是他的这种坚持和付出才最终取得了全国第一名的桂冠,并将在2016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
危难之处,守护一方平安
来贵州10年里,他带队先后成功处理各类矿山事故50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近300人。此外,他还带队参与了溶洞救人、山林火灾、隧道火灾等8起非煤事故和突发应急事件的救援,为减少国家和人民财产损失及抢救职工生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7年底,贵州遇到了长达五十多天、百年不遇的雪凝天气,造成矿井频繁停电,周边村民更是无电可用。为保电煤生产,最多时他一天需要下井排瓦斯5到6次,升井后还要到路上除冰。为了恢复供电,需要将架设在乌蒙大山深处的电线逐段除冰,然而面对厚冰覆盖的山路他没有退缩,立即带人进山,一路上他不知摔了多少跤,但为了百姓早点能用上电,为了企业不因停电发生意外事故,在寒冷的冬夜经过一宿奋战电通了,矿井保住了,百姓也从黑暗和严寒中得到了温暖。
2009年6月17日15时30分左右,贵州省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6名矿工兄弟被困井下,他带队克服二次透水、片帮、冒顶等重重困难,多次下井侦查、测气体。当时由于矿井图纸和实际相差较大,指挥部决定对矿井进行重新实测,当他带队在井下用皮尺测量期间突然发现二次透水征兆,凭借经验他果断的将井下所有人员撤离升井,并建议指挥部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了救灾期间次生伤害的发生。当时救灾条件十分艰苦,每次他们升井后以天当被、以地为床,冰凉的矿泉水配着干干的方便面,演绎了一个个克难求胜、永不言弃的感人瞬间。2009年7月12日,最后被困25天的3名矿工成功获救,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史上的奇迹。当年他和他的团队获得唯一的“2009年度感动中原十大人物(集体)”。
2012年7月26日普安县楼下镇安利来煤矿发生冒顶事故,在他的指挥下,所属糯东中队与其他参战队伍一起,经过97个小时的紧张救援,58名被困人员成功被救出,再次创造了救援奇迹。
2013年6月21日,织金县某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他发现井下由于破坏的风门没有修复,排放的瓦斯经过巷道再次进入局扇形成循环风,这严重违反规程,他立即命令停止排放,并向指挥部建议先恢复风门再排放。工作的一丝不苟和认真细致是他这么多年带领指战员处理各类事故从未发生一起自身伤亡,最大限度了保护了抢险指战员的自身安全。
2013年8月9日,黔西县中坪镇中学后山突发森林大火,他立即带领两个小队奔赴现场。一边是熊熊燃烧的山火,一边是中学和民宅,为了保护村民生命财产,他顾不上滚滚浓烟的威胁,带领队伍第一时间冲入火海,一直奋战到深夜12点。深夜送水人员仅送来几件矿泉水,而参与抢险的队伍又多,看到这种情况,他只从送水的同志手中接过两瓶矿泉水,分给自己带来的二十多名队员一人一小口的喝,这感人的一幕刚好被在场黔西县县委副书记李涌目睹,赞到:“你们这支队伍纪律严明,不仅战斗力强,而且具有赴汤蹈火、勇于奉献的上甘岭精神”。
除此以外,每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他总是第一站出来,汶川地震发生时他刚好回河南老家探亲,听到地震的消息,刚到家的他立即向贵州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打电话请求上一线,并连夜预定了返程机票……
敬业奉献,弃小家为大家
对待工作,他呕心沥血、勇挑重担,为了队伍建设,他每天工作到深夜,外派贵州10年,他几乎很少请假。2012年,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期间,临近参赛,最痛爱他的爷爷病情恶化,老人很想见他一面,但全国竞赛在即,作为总教练的他隐瞒了这件事。直至竞赛结束,指战员才知道这件事,这也成了他终身的遗憾。妻子带着孩子在河南只能往返贵州探亲,有好几次他回河南开会,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会一结束他就马不停蹄的赶回了贵州。妻子有时埋怨说你整个人都卖给公家了,家和孩子你一点也不管了,他却只是微微一笑说:“我们的队伍还太年轻,我放心不下,这个家我没有尽到孝道,没有尽到做丈夫、做父亲的职责,让你受累了”。
对家庭愧疚的他,却对待指战员又宛如兄长,队员每每遇到困难他都慷慨解囊,一次队员和家属在回家途中身上的钱全部被偷,不得已返回队部,他听说后立即自掏腰包给该队员夫妇购买了回家的车票,并送去了部分生活费。队员家中各种红白喜事他都会主动送去关怀和慰问。贵州旱灾、凝冻、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职工生病他都捐款捐物,这些年他仅用于这方面的捐款就达数万元。指战员都说:“他干起工作真是个拼命三郎,但对待指战员又无比真诚和亲切,大家远离家乡,工作、生活中,他就像自己的亲哥哥一样给予大家无微不至的照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不息的十年时间可短可长。短暂十年转瞬即逝,志怀高远理想的人,能够书写出轰轰烈烈的精彩;漫长十年岁月流长,充满远大抱负的人,能够演绎出精彩非凡的人生。
十年间,他个人先后获得贵州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贵州省应急救援先进个人、河南能源先进个人、永贵能源劳动模范等荣誉,贵州省安监局记个人三等功一次。他所带的队伍更是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全国能源化工系统工人先锋号”、“感动中原先进集体”、“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贵州省工人先锋号”、“河南省工人先锋号” 、贵州省安全生产先进集体、贵州省应急救援先进单位等十几项省部级及以上荣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河南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对他和他带领的队伍进行过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