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扶 全面扶

11.03.2016  18:14

   全力扶 全面扶

    全国“两会”进行时,贵州受到关注的热词很多,“脱贫攻坚”首当其冲。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下了决心、外界非常关心。

  毫无疑问,大扶贫是“十三五”贵州要花最多精力去办的事。493万贫困人口,这数字沉甸甸,就是一个“总账本”。这本账丝毫不能糊涂。曾有一位基层干部形象地说,扶贫就像点穴治病,点穴的目的是祛病,如何实施“点穴式”的精准扶贫,事关脱贫攻坚战的圆满收官。

  开局之年,贵州每一位党员干部心头,都矗立着一块脱贫攻坚的倒计时牌。时间一天一天逼近,我们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紧迫的担当,不能搞“例行公事”,而是要“攻坚拔寨”。到了“十三五”末,扶贫不留“尾巴”和“盲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够硬气、有底气。

  脱贫攻坚,首要防止“急躁症”。扶贫患了“急躁症”,容易“捡进篮子都是菜”,导致欲速则不达。撬起贫困这座大山,要利用“精准”这根杠杆。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精准识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之道,需要认真研究每一地、每一户的具体情况,摸清“真贫”之人,摸透“真贫”之因;扶贫台账不仅要入电脑,更要入人脑,明确“真扶”之责,施以“真扶”之策。

  脱贫攻坚,更要防止“拖延症”。一味等靠或无所作为,往往会错过最佳发展时机,让百姓无法及时享受到中央、省委的好政策。我们肩负着硬任务,身处在冲刺期,除了运筹帷幄,还要冲锋陷阵。扶贫不缺少豪言壮语,不是写漂亮文章,唯有“”字当头,才能改变旧貌,唯有拼搏奋进,才能后发赶超。

  脱贫攻坚,还要防止“孤独症”。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扶贫,其实是一种“扶贫+”的概念,决不能画地为牢,认为只是扶贫部门的事;也不能闭门造车,不下力气引入社会力量共襄扶贫。打出扶贫“组合拳”,才能啃下“硬骨头”,我们需要整合社会资源,让各方拿出“锦囊妙计”,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格局,共同为扶贫想招,一起为扶贫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