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专家行骗终落网 警方披露诈骗详细过程
长城网石家庄9月4日讯(孙伟杰 记者 解哲琳)9月4日上午,记者从石家庄裕华公安分局了解到,四名通过网络和电话推销药品进而诈骗受害人钱财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近日,裕华公安分局东环刑警中队经工作发现,4名天津警方上网追逃的诈骗犯罪嫌疑人在开发区某地出现,经过连续侦查最终掌握了该四名逃犯的行踪。8月27日,办案民警果断出击成功将雷某等四名犯罪嫌疑人抓获。经审讯,雷某等四名嫌疑人自今年4月以来,多次冒充养生院教授、专家身份,以购买药品给予高额返款、补贴等名义要求受害人缴纳“税费”、“手续费”的手段骗取天津市民秦女士6万余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同时交代了其他数起诈骗案件。
对案件梳理后发现,这一系列诈骗案件可谓组织严密,分工精细,每一名参与人员“各司其职”,对所有的“患者”都有专人负责,诈骗手法也是“步步为营”,一环紧扣一环,使很多受害人上当受骗,正当几名嫌疑人开出第一家“分公司”并梦想着发展壮大以捞取更多的钱财时,根据有关线索,警方将他们一网打尽。
所售药品是怎么来的?
据嫌疑人雷某交代,他在公司担任“采购经理”,由各“业务员”出售给受害人的诸如苗医神灸、金骨宝、冬虫夏草、藏骨藤等各类药品都是由他联系河南一些厂家所购买的,但他对这些药品是否合格、有无备案均不清楚,为降低风险,药厂并不直接给他交货,而是由他在北京有业务合作的两家物流公司代为收货,在“业务员”将推销情况汇总后,他再电话通知北京的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将药品送到购买者手中并代收货款。
诈骗行动“一条龙服务”
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就是分布各地的受害人凭什么相信一个电话业务员的推销而大量购买他们的药品呢?通过几名嫌疑人的供述,一幅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诈骗图表清晰地显现出来。
首先,嫌疑人雷某在网络上购买大量患者信息,然后交给公司“业务员”,再由“业务员”冒充患者曾就诊过的医院的教授、专家、院长等工作人员以电话回访的名义向受害人推销他们的药品,由于有雷某购买的信息作“支撑”,“业务员”往往能很快切中要害,对受害人的病情掌握和分析得头头是道,取得了受害人的信任,进而购买他们所推荐的药品,此为第一步。
在通过物流公司将药品送到受害人手中后,“业务员”还会经常打电话过去“嘘寒问暖”,指导药品服用方法并询问服药后的效果,以便让受害人更加确信他们的“专业性”,等到受害人所购药品所剩不多时,“业务员”又会“及时”与受害人沟通,称他们专门针对受害人的病情研制了“特配药”,治疗效果更好,有了前面的铺垫,一些受害人就会上当,接着购买他们提供的所谓“特配药”,此为第二步。
为进一步骗取钱财,“业务员”会主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告知受害人说单位正在开展购买药品返利或送补贴金的活动,买得越多返得也就越多,一些病人尤其是一些患有慢性病需长期服药的,从节约的角度考虑,就会按照“业务员”的要求大量购买他们所推荐的药品,此为第三步。
最后一步,一段时间后,“业务员”会电话通知受害人,其购买药品的返利或补贴金已经申请到位,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要把这笔钱拿到手必须先给他们汇去补贴金额20%左右的“税费”和部分手续费,事情发展到这里,警惕性稍微高点的人就应该有所防范了,但一些受害人完全陷入了所谓的“业务员”设置的陷阱中,为了尽快拿到“补助”,他们将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钱款汇了出去,一旦把钱款骗到手,“业务员”就会找各种理由应付受害人的催促,直至最后原电话号码作废,彻底失联。
据嫌疑人交代,如果某位“业务员”与受害人沟通得特别顺畅,他们还会大打感情牌,告诉受害人说原来负责他的某教授突然去世了,返款的事只能拖一拖,请求受害人的理解,同时他们还会“不经意”地向受害人透露,这名教授去世前还为其配了最后一副药,再次诱使受害人购买药品。
这几名嫌疑人依托石家庄某科技公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电话向受害人销售药品并骗取钱财,为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公司的几位股东可谓费尽心机。
为掩人耳目,他们几人凑钱注册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是信息技术咨询,以此应付各类检查,实际是“挂羊头卖狗肉”;
为分散视线,他们成立了一家“分公司”,两家公司分开办公,分别指定“业务经理”,并通过网络、熟人介绍等方式招聘员工,以求骗得更多钱财。
每名“业务员”都有相应的代号,如孙老师、金教授、李教授,不直接与受害人联系而专职发货的则对外称教授助理,一段时间内,这些“老师”、“教授”都只负责与一个或者几个受害人联系,以免其他“业务员”不熟悉情况而露出破绽;
根据每次购买到的受害人信息的区域、所就诊的医疗机构不同,“业务员”需要冒充不同的身份,比如有的时候冒充某电视养生节目的专家,有时候冒充北京某康复中心的医生,有时候冒充某地疗养医院的工作人员等等;
碰到有受害人打电话过来找某一“教授”,无论是哪名“业务员”接听,都要自称自己是其要找的这个“教授”的助理,而该“教授”正在开会或出差,有什么事可以转告,这样显得比较正规,受害人更易相信而被骗。
警方提醒
要防范此类诈骗,广大市民一是要提高自己的防骗能力,通过新闻、报纸等了解国家的税费等政策规定,不被犯罪分子牵着鼻子走;二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等隐私,在参加公司招聘、超市抽奖、医院就诊等可能需要留下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的环节谨慎行事,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信息;三是生病后要到正规医院就诊,不随意相信电视广告、网络推销等,压缩诈骗分子的生存空间;四是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及时与家人沟通或报警求助,不能为贪图小便宜而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