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纪实

14.08.2014  10:07

兜住“民生底线

——贵州省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纪实

    “这是昨天刚来的救助米,满满一缸子,够我吃两个半月了。”大方县羊场村中街组77岁老中医荣庭柱指着家里的米缸说,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就在救助米到来的前几天,荣庭柱靠着为别人开药方子得的10多块钱买来几斤碎米度日,米缸眼看就要见底。

    8月初,村干部为荣庭柱送来了三袋大米,每袋30斤,口袋上面标注着“贵州省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救助粮”。荣庭柱是贵州省在全国首次建立并推动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救助制度以来的一名普通受助者。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济民。对于贵州广大基层群众来说,《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就是一项安民济民的重大民生保障工程。

    2011年,贵州省在全国首次建立并实施了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历时三年,粮食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实施有效地衔接补充了农村低保制度,使农村低保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应保尽保”,每年都保障了数百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利,解决了他们短暂性的生活“告急”问题,增强了社会救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筑牢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民生“安全网”,从根本上兜住了“民生底线”,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任重道远力补“民生短腿

    黔西县雨朵镇思源社区2组,86岁的陈厚德一家是低保家庭,早年分家后,老人守着0.7亩水田生活。3年前,年老病弱的陈厚德已经不能再扛起锄头下地,大儿子靠着在城里打零工讨生活,二儿子长期生病,到40多岁还未结婚,生活陷入了困境。每到年中,家里粮缸见底,只好到处借粮填肚。2011年,民政部门将老人纳入粮食救助户,每年6月至8月间发放120斤救助粮,帮助他们渡过无粮难关。

    像陈厚德这样贫困家庭的季节性缺粮情况,在贵州贫困农村家庭中不占少数。数据显示,全省存在季节性缺粮的农村低保对象约有260万人,占农业人口的7.6%,占农村低保对象的48.6%。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11年初,时任省长赵克志同志看到了问题:由于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适宜种粮的耕地面积比较少,仍有极少部分低保户存在季节性缺粮的问题。于是,他委托经济发展较好的乌当区、经济发展中等的独山县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丹寨县的三个乡镇对辖区内农村低保户季节性缺粮情况开展专项调查,之后省委、省政府作出妥善解决农村低保户季节性缺粮的决定,并将“切实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写进了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久,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的通知》,省民政厅按照要求制发了《贵州省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实施办法》。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饱含着深沉民生情怀的粮食救助制度设计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时任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于2011年5月在《国内动态清样》第1842期上批示“省政府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救助机制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类似地区可以借鉴”,贵州省将持续有效做好季节性缺粮救助制度,进一步编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第三张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