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各地开展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自查纪实

01.07.2014  20:32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赵超、何雨欣)改革发展期待大担当,改革发展需要行动派。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如今时间已经过半。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抓落实、抓执行,才能确保开局年迎来开门红。

针对落实过程中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等实际情况,国务院派出4个督查组正在部分省份进行督查。此前,各地开展了自查并向国务院上报了自查报告。

自查虽然只有短短20天,但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动员,找差距、找问题、找症结,回应群众关切,推动政策落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各地以高度负责态度积极认真投入自查

群众关心的事项和政策措施,哪些落实了?哪些没落实?还有哪些即将落实?近日,在四川内江市,当地政府在自查过程中创新方法,将这些内容制成海报,张贴在醒目地段,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窥一斑而知全豹。国务院发出开展全面督查的通知后,各地立刻行动,或传达贯彻,或会议动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关于抓好全面督查的部署上来。

这次督查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开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规格高、力度大、要求严,对于确保实现稳增长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进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督查是核心,自查是基础。各省区市党委书记纷纷对自查要求、内容、方法、进度、纪律等提出要求,作出指示或批示,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加强督导。多数省区市成立了督查小组,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抽查暗访等方式进行实地检查。

各地普遍表示,要把自查当作一次落实政策、推进工作的重要契机,把握住自查的关键节点、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通过自查倒逼作风改进、工作提高。同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自查中坚决避免“雨过地皮湿”,决不走过场,努力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这是各地政风焕然一新、民心为之一振的全方位自查——

强化认识,坚定信心。青海省通过自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落实好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对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优化调整结构、持续改善民生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进一步坚定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广泛发动,全面覆盖。广东省建立各地各部门领导带头、人人抓落实的“大督办”工作机制,将督查督办贯穿到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和有关事项办理的每个环节,实现督查督办过程全覆盖。

分解落实,层层传导。甘肃省各级政府主动把工作重心前移到重点责任部门和单位,把身子沉到村镇、社区和车间,把主要精力和心思聚集到抓落实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推动落实,通过上下协调联动,层层传导压力,努力形成横向协调一致、纵向贯穿到底的推动政策措施落实的工作合力。

明确定位,因地制宜——各地在自查中注重全面落实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在首都北京,由于资源要素不断集中,“城市病”愈演愈烈。

北京市在自查中结合发展实际,针对日益凸显的“城市病”,紧紧围绕功能疏解、人口规模调控、空间优化、环境改善等目标,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差异化区县考核评价机制等政策措施,努力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例,今年一季度,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5%。

这次督查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2014年重点工作和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涉及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19项。

经过认真、细致、充分的自查,一份份厚重而扎实的自查报告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国务院。打开这些报告可以看到,各地对照国务院要求,逐条清理落实进度,逐条查找问题,逐条明确责任主体,逐条提出整改措施。报告中,谈成绩客观准确,谈问题深入透彻,谈整改不偏不虚,谈建议中肯可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伟业必成于实。在全面自查基础上,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特征,坚持有针对性、倾向性的自查,抓住重点,抓出特点——

老工业基地吉林,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等情况,强化协调服务,把稳工业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保障生产要素供给、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大服务力度等措施,采取“一企一策”办法,逐户帮扶、深入企业、一包到底,全面推动停产企业恢复生产,遏制工业下行势头。今年前5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增速自2月份以来逐月回升。

开放前沿上海,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先行先试,推进改革攻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目前,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开,进展良好,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通过发布首份负面清单,从挂牌到今年4月底,区内新设外资企业862家,92%属于负面清单外通过备案制设立;新设立内资企业7908家,相当于上海综合保税区之前20年的企业注册数量。

产粮大省河南,坚持把搞好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力抓好高标准粮田建设,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今年夏粮喜获丰收,预计总产量达到332.5亿公斤左右,比上年增产10亿公斤左右。

西北重镇陕西,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决用硬措施完成民生保障硬任务,开通土地足额保障绿色通道,在全国首创由省政府与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新模式。截至2013年底,28.5万户、110万群众搬进了远离灾害、交通便利、设施完备的新型社区。

京畿要地河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落实,主动提高淘汰标准,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产能淘汰任务。下一步,将按照减煤、治企、控车、降尘、增绿的工作思路,确保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4%以上,完成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压减任务。

问题导向,边查边改——各地通过自查促进作风转变提高政府效能

今年春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企业法人注册资金最低限额、经营场所限制等规定被取消。准入门槛降低了,期待中的创业热潮来临了吗?

江苏省在部分地区积极开展“先照后证”试点,并在省级层面抓紧组织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但由于配套措施研究不深不细,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困难,制约了这项改革的整体推进。

在自查中发现这一问题后,江苏省提出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自上而下反复进行“回头看”,逐条对照检查落实情况,逐项研究制定落实办法,逐个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抓工作进度、抓薄弱环节、抓关键措施,确保政令畅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宏观制度设计,更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实践经验总结。

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中为何存在“中梗阻”,各地通过自查给出答案:

——政策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比如向上争取政策不少,但结合地方和部门实际,研究配套措施、加强督导和保障、促进政策落地的力度不够。

——政策衔接执行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政策实际操作起来困难较多。比如当前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仍然普遍反映存在贷款难、手续多、综合利息高等问题,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和资金压力攀升。

——政策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地方反映国家通过定向降准支持“三农”和“小微”发展的政策思路很好,但由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不配套、不到位,经营权担保难以落实,市场主体仍难以享受应有的政策实惠。

——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少数地方的思路和方法转变不及时,存在不自觉、不适应、跟不上的情况。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积极推动问题解决,就能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把开展自查与推动发展相结合——浙江省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金融服务实体导向,加大信贷支小支农力度,努力确保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

把开展自查与认真整改相结合——湖北省针对改革的初衷和愿望与市场主体的感受有差距,认识到关键是改革的配套措施未跟上,需要加大配套改革力度,通过改革促进政策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把开展自查与转变作风相结合——云南省对针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干部仍然存在庸政懒政行为,提出把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与开展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意识,深入一线为基层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真正打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随着自查与督查的推进,各地正进一步激发出一往无前的进取意识,增强了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树立起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全力以赴,蹄疾步稳,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持续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