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工作精神”催生发展奇迹

27.05.2016  20:46

    落后村庄创造绿色追求、破产子校柳暗花明、扭亏民企编织上市梦想——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凯里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7.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5%。仅2015年完成58.44亿元,占全州总量的42.05%。在贵州省31个经济强县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始终保持在前十位,成为贵州省市州首府城市首位度最高的城市。

    这正是在凯里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凯里工作精神”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凯里工作精神”催生发展奇迹

苗都凯里。(潘万登 摄)

    什么是凯里工作精神呢?

    新华网贵阳5月27日电(通讯员 粟琼 杨仁海)据了解,“1.13”爆炸事件后,凯里市一批干部被处理,这样给予了一些干部这样的错觉:管得太严了,干不干事不重要,关键是不要出事……

    恰在这时,凯麻同城化的工作亟需推进,凯里市如何打开局面,大家拭目以待……为此,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张淼就任后在大会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廉勤务实、善作善成。

    张淼书记的讲话在干部中引起了反响,于是,“凯里工作精神”不胫而走,渐渐地,很多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又被“”回来了。

    春末夏初,笔者走访了凯里市村庄、学校、企业,见证了践行“凯里工作精神”的典型代表。

炉坪蔬菜种植园区。(龙令智 摄)

    一个贫困村庄的绿色追求

    5月25日,香炉山下,海拔1000米,偏僻的万潮镇炉坪山坡上松林苍翠,空气清新。

    春天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田坝一座座白色的钢架棚,照在一片片田间社员抢耕抢种的忙碌身影上。

    徐鸿来与四、五十名社员种植蔬菜,整地、施肥、掏厢、播种、育苗……不亦乐乎。

    “这发酵后的猪糞效果好,不剌鼻,也不脏手,很轻便。”几位社员感觉不可思议。

    他高兴解释说,养殖+种植,猪糞通过干湿分离机加工成了有机肥,至少减少了一笔化肥钱,种出的是绿色食品。

    时光回溯到2004年,因徐鸿来发家致富有一手,又具组织管理才能,镇政府干部“三顾茅庐”,让他参与村主任竞选。

    由于炉坪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当时村民人均收入不过300多元,矮木房,土坯房,人背马驮是这个村的“标签”。

    “这样的摊子,几乎没有人愿意接。” 临危受命后的徐鸿来尽管家人极力反对,但他决心已定。

    上任后,徐鸿来先组织修路,“”开了山门。

    怎样利用好新修的路,搞好发展。徐鸿来思索了许久,最终在与菜农潘庭军的聊天中,了解到靠芹菜等蔬菜种植的致富路子。

    2006年,他挨家逐户发动群众种植白菜、蒜苗、芹菜。

    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徐鸿来又自己掏腰包花3万元,买了一辆小型集装箱货车,帮助乡亲们运输蔬菜。

    在大家的努力下,蔬菜种植很快成为了炉坪村的支柱产业。2012年,该村争取到了扶贫项目220万元,建立了炉坪蔬菜种植园区,共208亩,40个大棚,承包8户种植,户均纯收入20万元以上。

    种好了蔬菜,鼓了腰包,但徐鸿并不满足,他又萌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做蔬菜精品,走生态发展之路。徐支书用自己的资产抵押,无偿帮助8户养殖户贷款280万元,又通过其他渠道协调贷款240万元,建起了9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猪场。

    今年1月,养猪场一次性进购猪苗3200头。目前,每头已有100多斤,预计两个月后出栏。

    有了猪宝宝,猪粪源源不断,徐鸿来又引进了一种猪粪干湿分离机,让猪粪变废为宝。“这种机械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猪粪发酵,而发酵之后,没有刺鼻性气味,变成了固态,不会再脏手,更重要的是肥力增强了,没有任何污染。”徐鸿来说。

    目前,这种经过干湿分离机发酵后产出的猪粪已经在炉坪村蔬菜种植基地全面推广,效果很好。

    他说,使用这种农家肥之后,炉坪村的蔬菜没有污染,口感好,会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