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增添社会发展新动力

28.04.2015  02:38

本报讯 近日,乌当区第二批“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评选工作顺利开展。随着评选工作的推进,一批新的课题将成为今年的攻关重点。

近年来,乌当区除积极推荐各行业符合条件人才申报市级“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外,每年还投入人才专项资金35万元,率先在全市开展区级“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突破身份、学历、年龄、行业的限制,以培养“实用型、带动型、有效型”人才为目标,以“项目+人才”的方式,大力支持现有人才围绕重点产业、课题攻关开展科技研发和学术研究,力争每年在社会文艺、教育、卫生、科技领域培养35名“创新型青年人才”。

2013年底,乌当区启动“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以来,通过个人申报、严格评选等,遴选刘朝龙、魏茂陈、王宏波等31名本土人才作为第一批“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对象,确定移动跨平台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研究等33个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项目培养课题,每个课题从年度人才专项经费中安排1万元作为资助经费。目前,部分培养对象的研究课题已进入申报结题、推广试验阶段。

下一步,乌当区将继续开展“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和课题攻关,预计未来五年,全区培养本土创新型青年人才将超过150名。 (本报通讯员)

分享到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网易微博微信QQ好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