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牵手工程”助推残疾朋友奔小康
在剑河县革东镇屯州村化石核心区绣花厂门口,每天都聚集着一群绣娘,戴着老花镜,埋着头刺绣,偶尔聊两句,拉点家常。这是残疾人张德省和潘建英夫妇在剑河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于2012年创建的绣花厂,现在已经成为了该县残疾人牵手创业示范基地之一。
张德省天生残疾,2007年在浙江打工的他,又查出腰椎间盘突出,如今有一只脚经常麻木,做不了重活。回到老家的张德省创办了一个养殖场,专门养殖本地香猪,眼看着生活有了盼头。但谁能料到,2012年养殖场的猪大量生病死亡,经济受到重大损失。剑河县残疾人联合会得知情况后,便想办法帮助重建养殖场,目前养殖场又发展到了近80头香猪。
同年9月,张德省又与手巧的妻子潘建英创办了绣花厂,平时对周边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培训,并把绣花样式、布、线等发给他们拿回家绣,待绣好后再回收,然后自己加工成苗族服饰或工艺品出售。目前绣花厂已为残疾人及其家属开展培训达40人,有效带动了残疾人家庭发展致富。
“目前绣花厂和养殖场加在一起,年纯收入也有七八万块钱,下步我想把养殖场扩大到100头母猪以上,每年出栏3批生猪,可以带动30余名残疾人就业。”张德省自信地告诉笔者,现在绣花厂生产的苗族服饰主要在本地销售,工艺品远销外地,生意红火,生产的工艺品供不应求;养殖场的香猪远销贵阳,老板直接上门收购。
剑河县为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实现特殊群体和谐融入,推出身残智残人员“牵手工程”,通过政府扶持、结对帮扶、技能培训、扶持创业、创立签收就业基地集中就业等方式,实现残疾人同步奔小康。截止目前,全县扶持建立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3个,带动了60余名残疾人就业致富。
据悉,2014年至2020年,剑河县计划每年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80人以上,创业培训10人以上,扶持创建1个以上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扶持10户以上残疾人家庭创业,每年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60人以上。预计到2020年,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达500人以上,创业培训人数达60人以上,全县新增400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人数达5000人,残疾人就业率达60%以上,实现城镇就业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农村就业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杨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