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大潮翻涌珠江
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介绍公司情况。
中国经济网广东12月25日讯(记者 袁勇)12月13日至12月18日,由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国家发改委等15部委指导,中国政府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主办的”发现双创之星”大型主题系列活动走进广东,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创客面对面交流和互动,共同推进“双创”工作的发展。
前赴后继 创客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来,“发现双创之星”活动一共走进了了北京、安徽、上海、山东等八个省市,广东作为本年度的第九站,也是收官站。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也是中国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方之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广东这片土地上一直充满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里诞生了深圳奇迹,崛起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更重要的是,无数后来者,正在凭借着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以创业创新的形式,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活动期间,记者在广东各地一路走来,不断感受到在珠三角不断奔涌的创业创新热潮。
黄源浩是广东省100名“双创之星”候选人之一,2002年从北大毕业后,一直在海外留学和工作,专注于光学测量技术的研究,2013年他回国创立了深圳奥比中光有限公司,主要进行3D传感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3D传感器,通俗来说,就是机器人的眼睛或者互联网的眼睛,通过三维传感,精准捕捉传统的二维摄像头无法准确捕捉的空间距离,使得获取的图像数据精准度大幅度提升,可以让物联网更加智能。
作为一项深刻影响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尖端技术,微软、英特尔、谷歌等纷纷大力度投入研发,并生产了大量相关产品,但是中国此前一直没有成熟的量产3D传感器。黄源浩说这让他充满使命感:“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三维传感、人工智能的领域,和苹果、微软、英特尔PK。”
这种使命感正是黄源浩归国创业的动力,“在国外求学工作的十年,我看到太多印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销售,但是却非常少看到’中国创造’或者’中国设计’的产品,在和国外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基本上都是山寨产品多,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压在心中的痛。”黄源浩说。带着这种动力,2013年,黄源浩回国创业,经过三年发展,他们的产品已经开始量产,订单金额已经过亿,包括国内的乐视、国外的谷歌、亚马逊等公司都在订购他们的产品。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深圳作为自己的创业起点时,他提到了三点原因,第一是深圳的创业氛围十分浓厚,这对公司集聚创业精神十分重要,其次是珠三角的产业配套十分完备,让他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获得了巨大的便利,节省了成本,第三是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的服务让他印象深刻,“不但扶持政策多,而且从真正展现了一个服务型政府的形象。”
加减乘除 政府为双创做好环境题
政府服务的不断完善,是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众多创客时被创客们提及最多的内容。2013年以来,广东省先后出台《广东省关于发展创业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意见》等,多项举措,多管齐下,从加减乘除四个方面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所谓加法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政策的受益面更广,各类劳动者都可以享受免费培训和创业服务,初创企业可以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政府贴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还可以享受创业带动就业的补贴。第二,扶持的方向更加精准,对大学生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准备用四年时间引领五万名大学生进行创业。第三,补贴的力度更大,广东省小额贷款额度是20万元,高于国家标准的10万元。
减法则聚焦于减轻创业者负担,降低创业门槛,精简工商登记制度程序,简化民办非企业的办事程序,各项补贴申领在网上办事大厅即可办理。在全国率先采取了告知承诺制和失信惩戒制,申办人员提供相关材料,确认真实后把补贴直接发放到帐户上,创业就业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一站式的受理,一窗式的办结。同时减免税费负担,养老保险降低到13%左右,失业保险费率从3%降低到2%,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
乘法更加灵活,主要在于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省财政设立创业引导资金,首期投入两个亿,通过引入参与、风险补偿和最终投入等方式,撬动10倍以上的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同时引导加强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到2018年,广东省将使得现有的400多家创业孵化实训示范基地数量达到 1000个,并争取每年在这些基地里面孵化1万家以上企业。此外,广东省还实施了多项人才计划,以珠江人才计划为例,财政每年安排8.5亿元对双创团队给予1000万元到1亿元的资金扶持,对领军人才给予600万元的资金扶持,“南粤百杰”、“百千万领军人才”、“百千万青年拔尖人才”等则可以获得10万到10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
除法则旨在破除身份限制,不分户籍身份,都可以享受到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对所有在广东的劳动者,每一次提升职业技能,都可以获得政府给予的补贴,同时改革科技人员职称评价,从以学历论文等为指标的评价体制转变为以专利创造发明、标准化制订和成果转化等内容作为主要的评定依据的职称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