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版专车竞争上演 当局强硬罚Uber
正当中国大陆的长春、济南、成都、南昌等多个城市先后发生出租车司机罢驶、抗议高额“份子钱”和搅动运输市场的“专车”服务之际,在中国台湾地区,台湾当局也正为了维护既有的出租车市场管理体系,对源自美国、服务模式类似滴滴和快的专车的Uber专车强硬开罚。
自Uber专车从2014年年中在台湾渐成声势以来,Uber营运模式是否合法的争议,和传统出租车业者的反弹便不断攀升。至今,已成为一桩需由台当局“行政院副院长”介入处理、协调“经济部”、“财政部”、“法务部”及“公平交易委员会”共同处理的公案。 重罚Uber
1月15日,台湾“交通部”发出新闻稿,要求Uber停止在台湾招募私家车车主投入载客营运的违法行为,并指出如Uber仍一味漠视法令,交通主管部门将针对违规营业情形进行取缔、持续裁罚。
即使Uber在台营运团队,曾在1月14日与台湾“交通部”的官方代表当面进行沟通,但台湾交通主管机关仍不愿为Uber破例,改变私家车和载客营运车辆需分类管理的底线。 截止2014年12月底,台湾交通主管部门已对Uber公司和接受Uber平台派遣的私家车驾驶,开出了金额总计达新台币880万元(约为人民币176万元)的罚单。
对此,Uber台湾区总经理顾立楷说,Uber不希望成为一间自行购入车辆、聘请司机当员工的传统运输业者,而是希望将台湾现有的车辆资源盘活,将Uber平台“开放给所有的司机,让司机不要被车行压着”。
但台湾规模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台湾大车队”董事长林村田则批评,Uber的驾驶员没有经过职业驾驶员考试、亦不向政府缴税,是难以容忍的“不公平商业竞争行为”。林村田还质疑,Uber对驾驶背景的考核机制简陋、措施并不严谨,Uber亦难掌握申请人和实际驾车者是否为同一人;或是否存在一台车申请入行、多个人轮流开车等情况。
在Uber模式的安全性问题上,台湾当局主管官员和既存的出租车业者抱持类似看法。台湾“交通部”路政司简任技正胡迪琦曾表示,当局并非拒绝所谓的创新科技进入台湾;但官方一直希望Uber登记为运输业业者,或是将其叫车软件平台,与合法的汽车租赁业者、计程车业者合作,而非违背现行法令,自行招揽私家车进行载客。
胡迪琦认为,Uber公司和与其合作的私家车司机并不存在严格的雇佣关系,一旦发生意外,Uber公司就有卸责的空间。此外,Uber在台湾进行商业登记时,是以资讯服务业者注册,实质上却承揽运输业务,规避了经营汽车运输行业需要遵守的资本额、合格车辆数、相关场站设备等要求。当局还认为,若消费者在搭乘时和Uber公司发生消费争议,或手机应用纪录的个人出行资料遭到外流时,都无法获得完整的制度保障。
即便官方对既有出租车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监管态度强硬,在台湾,发展了近半世纪的出租车行业,前景却逐渐走向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