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财金司前任司长张东生被调查 涉债市发行腐败

13.08.2014  12:30

  发改委财金司前任司长被查,疑为国信证券原固定收益部总裁孙明霞案牵出,案涉企业债券发行环节的腐败,冰山逐渐浮现

  资料图:发改委财金司前任司长张东生。图片来源网络

   【财新网】(记者 张宇哲于宁) 发改委财金司前任司长张东生近日被调查。这一消息使得今年仿佛已逐渐平静的债市风暴再起波澜。

  2006年6月,张东生从财金司调任就业收入分配司任司长,数月前刚从就业收入分配司退休。从2003年到2006年,张东生主持下的发改委财金司经历了企业债审批发行的黄金时期,直到2005年5月央行首推短期融资券等产品后,发改委财金司作为债市发行审批的核心地位才有所旁落。

  此次发改委财金司前任司长被调查,可能会揭开企业债发行环节的更多腐败细节。知情人士透露,张东升被调查与2005年发行的企业债有关。该案是被去年10月国信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总裁孙明霞案牵出。未经调查部门证实的市场说法是,孙明霞供出了一个数百人的名单,这导致发改委财金司不止一人被查,被处理,也波及相关券商。但目前财新记者能确认的,是前任司长张东生被查。发改委财金司证券处人事有调整,有关处长已安排轮岗。

  孙明霞曾凭她在企业债承销上的骄人业绩有“债券一姐”、“债券女王”等江湖称号。早年孙明霞在国信证券从普通职员成长为债券业务部总经理。2004年,原国信总裁胡关金转投华西证券,孙明霞也随之加盟。2008年初,孙明霞转投华林证券任职副总裁,分管固定收益业务,2011年升任总裁。2012年孙明霞重回国信证券,出任固定收益部总裁。基本孙明霞在哪家券商,哪家券商的企业债主承销业绩就在业内拔尖。根据wind数据,国信证券2012年企业债的承销总额为433亿元。2012年,孙明霞领导下的债券团队为国信证券带来5.2亿元收入。

  2013年初,市场曾传言孙明霞独得奖金8000万元,国信证券当时给财新记者的回复否认了这一点。业内人士称,根据业绩,孙明霞获得2000多万的奖金应属正常水平。奖金风波后,2013年9月,即传出孙明霞被调查的消息,及当年10月,国信证券确认,孙明霞、固定收益事业部总裁副总裁侯宇鹏、债券交易部总经理谢文贤,因个人原因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自那时起,孙明霞案一直没有公开披露进展。及至最近,先后传出浙江发改委财金一位副处长被双规的消息。业内注意到,孙明霞所在券商在浙江拿到了大部分的企业债项目。

  这次,张东生被查,也颇令市场震惊。公开资料显示,张东生1982年进入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工作,先后任财政金融司财政处副处长、处长,证券处处长。1996年任财政金融司副司长,1998年任经济协调司副司长。2001年任经济协调司司长,2003年任财政金融司司长。2006年7月任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长期从事中国财政金融的宏观政策研究和参与政策法规制定及实施,同时担任中国财政学会、中国投资学会、中国金融学会的常务理事。

  自去年初以来,债市利益输送案的查处风暴席卷了多家机构,多家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机构的固定收益部业务骨干被查,债券发行和交易中的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始被揭开。其中,债券发行的一级半市场的腐败,被市场认为是最黑暗和利益最为巨大的部分。

  多位市场人士称,2013年初银行间债市交易商协会取消短融和中票的加点保护后,虽然“一级半”市场的套利机会被压缩,但债市的寻租机会并未消失。发行腐败的源头还是审批制,监管部门的官员也可能指定券的分配。与代持、养券、倒券等二级市场“利益输送”的行为相比,有的丙类户“关系户”在发行环节拿券的本事更令市场侧目,被称是“赤裸裸的抢钱”。因为金融机构正常价格拿不到券,就只能从这些关系户手里去拿券,后者甚至连本钱都不用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易员向财新记者抱怨道,“和发行环节有关系的人才能拿到券。我们以正常价格拿不到,就只能从这种人开的投资公司(即丙类户)手里去拿。他们转手就在一级半市场赚个价差,甚至一分本钱都不用出,让你直接去缴款。他们有时甚至和承销的券商一起玩,价格发得特别高。

  “和交易商协会相比,发改委更有实权。因为企业债发行一直是审批制,决定权在发改委。交易商协会采取的至少号称是备案制,发行时间相当程度上可由发行人自己决定。”一位债市的承销商人士说。

  业内人士指出,短融、中票发行机制相对透明,走商业银行的系统流程,电子记账,每笔发行交易都记录在案,案件容易查;而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发行,一般是券商通过个人拿券,没有电子记账。“企业债卖给谁了,给低价拿到券的人多少回扣,基本查无可查。

  此前,债券市场已有多人因借由丙类户非法获利而接受调查(参见2013年第15期财新《新世纪》周刊封面文章《债市硕鼠》)。自去年4月的债市风暴后,央行全面梳理了银行间债市的多个环节,从丙类户资格、债券发行、异常交易监测、信息披露、网上交易、DVP结算制度,一直到从业人员资格等,试图全面再造债市交易规则,近期又推出做市商和投资者分层等措施,希望从监管倒逼机构加强内控,解决债市一对一询价的道德风险。

   特别提示:

  公号繁似牛毛针,何不就此择精准?为了给“金融混业观察”的粉丝提供更加优质精准、新鲜独家的报道精粹,本公号即日启动VIP组计划。

  如果您愿意加入VIP组计划,可直接向“金融混业观察”后台回复:姓名 单位 职务联系方式(邮箱/微信号等,绝对保密),我们有专人维护。

  加入VIP组计划后,您可以专享以下服务:

  1、不定期收到VIP组专享特殊文章推荐,专题回复

  2、VIP组成员可优先参加“金融混业观察”粉丝线下活动,与行业大佬面对面

  未来还有更多惊喜

  赶快加入我们VIP组吧!

  金融混业观察

  金融混业观察

  更多高品质报道抢先看,请订阅财新出品的微信公众号“ 金融混业观察 ”。

  金融混业观察( caixinfinance ):财新传媒出品。金融混业大潮势不可挡,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财新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供客观及时的金融行业报道精粹,分享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欢迎建议、意见、合作、投稿至 [email protected]

     金融混业观察由财新传媒出品。金融混业观察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