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县合江镇“毛尖姊妹花”:敢叫荒山变金山

14.04.2015  18:57

 

亲自上阵炒茶的蒙琴帮(左)与陈荣美(右)。

    晨曦初露,淡淡茶香弥漫在三都县大河镇合江社区尧吕村更瓦坡的山间。这里是贵州省一类重点贫困村,如今,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六百亩充满希望的毛尖茶正冒着翠芽,而让这荒地披上绿装的,竟是一对年过半百的少数民族妇女姐妹花——赵荣美和的蒙琴邦。

    赵荣美,布依族,48岁,三都县合江镇屯桥村人;蒙琴帮,水族,50岁,合江镇甲照村人。因为对命运的不妥协,她们俩走到了一起,在创业路上携手共进,在荒山上寻找到了自己的致富经。

    “结婚后家里饭都吃不上,想起小时候在娘家种的几棵茶树收入不错,于是就背着婆婆在自家玉米地里偷偷种起了茶树。”说起当初种毛尖的情景,赵荣美笑了。

    她种茶树的事后来还是被婆婆知道了,婆婆强烈反对。“茶叶又不能当饭吃!”面对家人的不理解,赵荣美没有气馁,她向婆婆保证:“茶叶是不能当饭吃,但是卖了钱,我给你买大米,不让你再吃‘包谷饭’。”几次下来,赵荣美并没有妥协的意思,看到她如此坚持,婆婆不再反对。由于婆婆重病在身,丈夫又忙于教书,赵荣美就一个人开始了起早贪黑的创业日子。

    “那时候又要照顾老人,又要管茶树,家里还喂了猪,女儿也还小……”说起创业初那些艰苦的日子,赵荣美还是难掩心中的悲伤。

    没有经验,没有资金,单凭一腔热血,想要改变家庭贫困面貌,赵荣美瘦小的身躯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没有食言,她的勤劳换来了婆婆多年没吃上的大米饭,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人穷志不穷,我要用勤劳改变家里的生活,让我的孩子读上书,家乡有这么好的资源,一定要好好的利用起来。”赵荣美说。

    如果说赵荣美种茶凭的是一名妇女不甘贫穷的志气,那么毛尖对于蒙琴帮来说,则是让生活逼得喘不过气来时,赵荣美伸过来的救命稻草。

    为给丈夫治病,蒙琴帮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不少钱,但倾家荡产并没有留住病重的丈夫。2004年,丈夫去世,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她身上。

    “我们俩都苦,经常一起聊天,是要好的姐妹,她知道我的情况,就叫我和她一起种毛尖茶,我信她,就答应了。”蒙琴帮有3个孩子,大的上初中,小的2个在上一年级,她是家里唯一的指望,蒙琴邦坚定了要和赵荣美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说干就干,2008年在赵荣美的帮助下,赵荣美在自家几亩地上全部种上了茶树,在她的苦心经营下,毛尖卖得很好,收益不错,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眼看种茶前景广阔,赵荣美和蒙琴邦开始商量着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把事业做大。

    “这里海拔高,空气好,土壤又没有污染,是种毛尖的好地方。”2012年底,她俩把这些年来种茶的积蓄加上跟银行贷款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钱,合伙承包下了尧吕村1000亩荒山。

    为抢进度,她们每天和请来的几十名群众一起砍荆棘、除杂树、挖树坑,植茶苗。2013年200亩荒山种上了毛尖茶,2014年又种了400亩,带动当地群众常年就业人数16人,临时就业人数100多人。

    “为了减少支出,很多事,我俩都亲自上阵,2014年4月在一次烧杂草中,因为火势太大,火苗越过防火线往四周烧开,我俩就冲上前去扑火,头发都烧焦了,差点就出不来了……”谈起这些,姐妹俩泪眼迷蒙。

    从家到茶地有10里崎岖的山路,走一次要花上1个多小时,赵荣美和蒙琴邦索性就在山上安营扎寨,木棍搭起的草棚成了他们的家,一层稻草上面盖一条床单是他们的床铺,几个石头上架起一口锅是他们的炉灶。

    蒙琴邦说:“选择了创业,我们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我们做好了头五年不挣钱的打算,但第六年我有信心挣到钱,我坚信我们会做大!

    合伙的更瓦坡里最初种下的200亩茶树,今年终于出芽可以采摘了,她俩请了10来个工人来帮忙。姐妹俩用参加了县里技能培训班学来的技术在自家门前搭起锅灶,亲自上阵给茶叶杀青。功夫不负有心人,更瓦坡的第一批茶叶被抢购一空,坚持和勤劳赢来了“毛尖姐妹”的第“一桶金”。

    茶苗植得差不多了,可她俩并没有闲下来。姐妹俩已做好“二期创业”的准备,在山上搭起了鸡舍,准备进行林下综合种养殖。

    她俩坦言,现在茶树还小,产茶量不高,收益不大,但是后期的投入还要继续,2016年将是她们最困难的一年。但是,政府答应会帮助她们解决困难,她们是有信心的,前景也是广阔的。她们算了一笔账,3年后整片茶林就将到达盛产区,按每亩2000棵茶树,每棵产半斤茶青,每斤茶青15元的产值计算,600亩的茶基地,每季茶都会为她俩带来逾900万元的收入,解决当地几百民名群众的就业问题,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地将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吴欣)